核三廠1號機已於2024年7月27日除役,2號機運轉執照亦將於2025年5月17日屆期。圖為核三廠。台電提供
核三廠今天(5/17)結束40年發電,進入25年除役期。民進黨屏南立委徐富癸今天向核三廠道別,他強調,屏東、恆春應該是能源新時代的起點,而不是過去的句點,「能源轉型是台灣的國安議題,也是地方生計的關鍵。這場轉型不能只有北部在談、不能讓南部承擔最多卻分得最少」,他感謝恆春半島的包容與堅持,接下來要一起迎向一個更穩定、更公平的能源未來。
徐富癸今日在臉書發文表示,今天陪伴恆春半島40年的「核三廠」走入歷史,正式除役。它不只是台灣能源政策的一部分,更是一段在地生活的記憶。它曾帶來工作機會,曾推動地方發展;它也讓我們學會面對風險、學會用堅韌守護家園,這是一段屬於屏東、屬於台灣的共同記憶。
徐富癸指出,他和許多核三員工、家庭聊過天,他們說這份工作不只是飯碗,同時也是一份對安全的承諾和使命。他也聽見在地鄉親的心聲:除役後的經濟轉型、能源轉軌,大家有期待,也有不安。
徐富癸跟大家報告,政府已有配套,核三執照屆滿後,依照最新的回饋要點,地方會持續獲得高低階放射性廢棄物貯存及除役回饋金,家園復育計畫也會持續推進,和除役前的金額相當,一直到廠址復原為止,整體除役期長達25年。
徐富癸強調,身為屏南立委,他必定會站在第一線,不只監督除役的安全,也會爭取合理的在地轉型機會,包含替代電力的配置、在地就業的再培訓、場址再利用的長期規劃。
徐富癸說,核三廠的設立,已是恆春半島對於全國能源需求的特別犧牲。富癸不會再讓恆春因為除役再被冷落,屏東不能再一次被犧牲、被邊緣化。核三廠是當年十二大建設的產物,落在馬鞍山下、南灣之側,在墾丁國家公園設立前就已動工,成了國家公園裡的另類「自治區」。
徐富癸提到,政府把核能發電廠設在恆春、又把國家公園設在墾丁,我想問的是:國家對這片土地,究竟抱持著什麼樣的期許?又是否願意投注同樣的資源與責任,給恆春一個新的未來?
徐富癸表示,台灣有最好的風場、有最熱情的太陽,我們的綠能潛力世界有目共睹。我要呼籲國民黨、民眾黨,別再用「綠電太貴」的話術,來掩飾對核能復辟的渴望。真正昂貴的,是核廢料的代價,以及風險換來的便宜。無論是除役還是延役,都應該建立在科學驗證、嚴謹審核和社會共識之上,不是情緒操作、也不是政治算計。「我再強調一次,核安不能打折、安全無法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