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核去何從3-2】台灣建立「人造太陽」供應鏈 業者獻策「造山者」要有4大計畫

    2025-05-17 07:45 / 作者 吳馥馨
    聚界能源亞洲區執行長張立荃表示,台灣若想躋身核融合供應鏈,現在就要著手相關法規與產業政策制定、提出供應鏈建構計劃、培育專業人才。吳馥馨攝
    聚界潔能亞洲區總經理張立荃表示,台灣正處在十字路口,若想躋身核融合供應鏈,將核融合打造成下一座護國神山,正考驗決策者當下有否做出正確的決定。他並獻策,台灣若想要參與核融合產業,現在就要著手相關法規與產業政策制定、提出供應鏈建構計劃、培育專業人才、全民科普推廣。

    張立荃在昨(5/16)舉辦的「2025核融合論壇」,以半導體紀錄片《造山者-世紀的賭注》來做對比;30年前台灣打算發展半導體產業,當時台灣政治環境風雨飄搖,產業亟待轉型,一群人急著幫國家找下一條出路。台灣半導體發展就是靠著一場補助、幾代人All In,才有如今成果,見證了沒有奇蹟、只有累積的路程。30年後,台灣若想打造另一座護國神山,勢必也要有相應投入。

    張立荃表示,他2023年底加入聚界潔能公司時,當時核融合領域流傳一個笑話,年復一年都在等「30年之後」。但如今全球已有60家新創企業投入,有錢人不會笨到把錢丟水裡;而且AI加入核融合實驗已是一個創舉,AI讓原本大型、一季才能做一次的核融合實驗,如今可以24小時、日以繼夜,不斷找出最佳解。

    導入AI 加速核融合實驗進度

    張立荃也拿人工智慧發展進行對比,AI也是歷經50年、60年的起起伏伏,2023年Chat GPT橫空出世那也是因緣俱足。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之所以在30年後變成護國神山,那是因為30年前的決策者,願意做出正確且艱難的決定。至於核融合技術能否在5年後因緣俱足,現在就要開始累積。

    張立荃表示,台灣若想要參與核融合產業,要先訂定法規,制定產業政策,提出供應鏈建構計劃,以及培育專業人才,科普知識推廣全民。他以供應鏈舉例,台灣能否生產耐高溫的設備、耐輻射的原物料、有否精密機械,這都要先把供應鏈整合起來。

    另外,台灣若想在核融合產業裡與其他國家互別苗頭,最重要還是得培育專業人才。張立荃表示,台灣目前頂尖大學的優秀人才一畢業,就全部被台積電包走,代表先有強大的教育才能造就半導體產業。

    為此,聚界潔能目前已與清大、台大、陽明交通大學、成大等頂尖大學教授合作培養人才。為能讓社會及民眾都能接受核融合技術,也要科普教育,讓民意轉為支持。

    催生隱形冠軍 昔有特斯拉、今有核融合

    張立荃表示,現在是台灣重要抉擇的關鍵時刻,若希望看到另一座護國神山、證明台灣不只會做晶片,也能參與「人造太陽」的供應鏈,現在就要趕快把生態圈建立起來;二大關鍵就是建構關鍵零組件供應鏈,以及培育人才。

    張立荃認為,台灣有很大機會打入核融合領域的關鍵零組件供應鏈;他以特斯拉電動車量產為例,當年各國車廠都不願提供特斯拉所需的零組件,最後求救台灣二級市場供應鏈,在台廠幫助下,特斯拉電動車成功量產,台灣也成就了許多隱形冠軍。

    至於人才培育方面,聚界潔能已積極與頂大進行教學合作;張立荃也向學生喊話,鑽研核融合領域畢業後不怕找不到工作,包括精密製造、半導體、新能源、醫療、通訊產業皆有多元人才出路,不用等核融合技術出來才有工作。

    最後,張立荃直言,台灣能否有下一座護國神山?要靠大家一起努力。
    吳馥馨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