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立法委員吳沛憶、蔡易餘、黃捷、陳培瑜與學生團體臺灣一滴優教育協會、臺灣青年民主協會、高雄學生民主聯盟共同召開記者會,呼籲教育部要落實校園民主,手機管理決策過程要納入學生意見,並分級管理及因校制宜。吳沛憶辦公室提供
教育部公布「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學生攜帶行動載具到校管理原則修正草案」,預告期至6月1日。草案規定,高中訂定管理規範時,應邀集教師、家長、學生各方代表召開會議,共同討論管理機制,學生代表人數應占全體會議人數3分之1以上。民進黨立委吳沛憶、蔡易餘、黃捷、陳培瑜與學生團體今(5/22)召開記者會,呼籲教育部在定案前與學生展開實體對話。學生代表則說,校務會議學生代表僅8%,擔心人數比例比較少而推翻會議結論。
立法委員吳沛憶、蔡易餘、黃捷、陳培瑜與學生團體臺灣一滴優教育協會、臺灣青年民主協會、高雄學生民主聯盟共同召開記者會,呼籲教育部要落實校園民主,手機管理決策過程要納入學生意見,並分級管理及因校制宜。
吳沛憶說,不一定要集中保管,讓各校討論有選擇權與自主權,例如個人手機保管袋,不應該一致的規範,唸書期間走過軍事化管理,連營養午餐選擇都有選擇代表,不應該造成校園民主倒退。個人保管方式也是一種建議,回到各校去討論,有個人管理的選項。至於國中小的規範符合現行情況,共識高、改變並不多,只是教育部有明確規範,讓各校實施。
黃捷說,建議教育部舉辦論壇,邀請高中生直接聆聽,如果使用手機導致學生不專注,有非常多元方式為什麼一刀切,甚至有點回到過去威權式、強押式把學生手機全部收起來,有沒有多元管理方式,如何培養自制力,她要聲援所有高中生,也希望教育到採納學生意見。
蔡易餘指出,如何落實3分之1代表,草案預告還有守住讓學生參與的民主門檻、未來如何落實,不要被虛級化,呼籲教育部應該要下鄉,跟每個學校要做基礎的座談,不希望討論方式淪為過場、虛應故事。
臺灣一滴優教育協會理事長蔡其曄則擔憂,目前管理原則明定3分之1學生在會議討論,還要經過校務會議,校務會議學生代表僅8%,擔心人數比例比較少而推翻會議結論。
「會玩的人還是會玩,認真讀書的還是一樣,這方式治標不治本。」台南北門高中高三生柳同學說,用手機袋管理就已經有很多師生衝突,有人交假手機,高中這階段讓學生自律手機很重要,手機也是可以學習的工具。對於學生手機成癮的問題,他說,如果高中用封閉管理的方式,大學還不是會手機成癮?教育部不應該用統一集中的方式蠻硬處理。
柳同學並指,違規處置依學生獎懲辦法懲處,就是記警告、記過,但服儀規範不能記警告記過,不要以記過方式對學生進行懲處,他也呼籲北中南設置公聽會,讓學生參加會議一起討論。
高雄學生民主聯盟秘書長謝智弘表示,草案內容相較於先前網路上的誤傳與模糊說法,這次版本更具規範與彈性,並且明確納入學生代表意見及討論機制和數位素養教育等內容。不過,高學盟也提醒,政策若缺乏現場配套與教師支持,恐淪為紙上民主。
吳沛憶指出,草案預告後有幾點聲音,他們共同希望教育部分級管理、分散式管理、要有學生主體,並希望教育部在定案前展開實體對話,校園民主只能前進、不能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