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銷給巴基斯坦空軍的殲-10CE(J-10CE),於2024年珠海航空展靜態展示。殲-10CE為中國解放軍空軍殲-10C的外銷版。維基百科/作者Z3144228/CC0
印巴衝突爆發空戰,巴基斯坦宣稱利用ZDK-03預警機、殲-10CE、梟龍戰機、PL-15飛彈及紅旗-9系統等中國武器組成「擊殺鏈」,已擊落印度空軍包括法製飆風、幻象-2000和俄製Su-30在內的6架戰機。外界原以為飆風戰機性能優於殲-10CE,中國武器未必如此強大,但國防院所長蘇紫雲指出,巴基斯坦透過殲-10CE與其他中國裝備共享「共同作戰圖像」,實施「系統戰」,而印度因裝備來自多國,無法互通作戰資訊,導致殲-10CE能在視距外擊落性能更優的飆風戰機。此經驗值得國軍借鑑,研究如何整合三型主力戰機協同作戰。
印度與巴基斯坦2025.5.07爆發大規模空戰態勢圖,戰機以中程飛彈視距外交戰。摘自Gloabal Defense Agency
由於印度控制的喀什米爾地區4月22日發生恐怖攻擊,20多名印度人死亡,隨後兩國交火、情勢持續升高。印度在5月7日凌晨出動戰機、無人機空襲巴基斯坦及巴國控制的喀什米爾地區,造成數十人死傷,巴國聲稱當天出動戰機、飛彈系統,擊落5架印度戰機和1架無人機。後續巴國官方宣稱,擊落印方3架法國製造飆風戰機、1架俄製米格-29(MiG-29)、1架俄製蘇愷-30MKI(Su-30MKI) 和第6架公布的是法製幻象-2000戰鬥機。
中國外銷給巴基斯坦的JH-17「梟龍」戰鬥轟炸機,也稱FC-1。維基百科/作者Eric Salard/CC BY-SA 2.0
事實上,印度對巴基斯坦的攻勢也有斬獲,從5/07起持續多日的空襲,印度使用地對地彈道飛彈,還有法製精確導引炸彈與「暴風影」巡弋飛彈,還有印度蘇-30戰鬥機攜帶「布拉莫斯」超音速飛彈,對巴國重要軍事目標進行精準打擊。不過,印度軍方這些戰果,似乎較少被媒體提及。
姑且不論印巴在武裝衝突中誰取勝,但是中國製造的武器,在軍事專家、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眼裡,確實形成了「系統化作戰」的效果。
中國官媒央視新聞頻道(CCTV13)於2025.5.17介紹巴基斯坦如何使用中國殲-10CE、ZDK-03預警機等武器,擊落印度法製飆風戰機。截自CCTV13
蘇紫雲觀察,這次事件至少中國在宣傳上會獲得勝利,因為中國戰機的確擊落了西方先進的戰機,可稱為現代版的「零戰事件」, 有點像二次世界大戰初期,西方對於日本生產的戰機都嗤之以鼻,儘管陳納德將軍回報給美國陸軍,「飛虎隊」在中國戰區遭遇到新的日本高性能戰機(後來證實是日本「零式」戰鬥機),美軍高層還是不相信。所以這次印巴空戰,對中國戰機而言,就像當時「零戰」被低估一樣。
蘇紫雲進一步分析,巴國的ZDK-03型雷達預警機,ZDK是中國「中科集團」下的「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電科」的拼音縮寫。ZDK-03並不是最新一代的預警機,機上圓盤雷達系統為了節省成本,仍採機械掃描方式,能發揮的效果有限。
蘇紫雲也指出,雷達預警機扮演的角色,讓巴基斯坦可以落實新的「系統戰」的戰法,提供戰場的「共同作戰圖像」(COP),同時有效的透過資訊鏈連結到戰機上,甚至是武器單元,才可以對居於技術優勢的印度空軍法製「飆風」(Rafale)戰機,發揮突襲效果。
巴基斯坦空軍ZDK-03雷達預警機,為中國製空警-200預警機外銷版,採機械掃描雷達。摘自維基百科
這次巴基斯坦空軍採用購自中國的殲-10CE,雷達是中電科集團南京所生產的,搜索目標距離是170公里左右,可同時追蹤15個目標,攻擊其中4個目標,性能算是不錯。但是其對手「飆風」戰機性能其實更強。
蘇紫雲指出,印度採用法國「飆風」戰機上配備的RBE-2A雷達可以掃描220公里,同時追蹤40個目標、鎖定其中8個,再攻擊其中4個目標。
巴基斯坦空軍向中國購買的殲-10CE戰鬥機,在2025.5.07空戰中擊落印度法製飆風(Rafale)戰機,資料照。截自微博「矚目雲霄」
蘇紫雲表示,雖然印度戰機性能優於中國製殲-10CE,且擁有俄製A-50預警機,但印度在「系統戰」的整合上不如巴基斯坦。印度空軍裝備來自多國,包括俄系、法系及自主研製機型,導致作戰資訊無法互通。因此,巴基斯坦能夠透過完善的系統整合,在此次空戰中取得戰術勝利,這並不代表中國戰機性能優於法國「飆風」戰機。
在5月7日的空戰中,巴基斯坦殲-10CE戰機發射中國出口型PL-15E空對空飛彈,部分未爆彈落入印度境內。蘇紫雲指出,PL-15E射程約150公里,雖低於中國自用型號的200公里以上射程,但與殲-10CE搭載的KLJ-7雷達(搜索範圍170公里)相匹配。
蘇紫雲以棒球比喻,強調只單靠一名優秀選手無法贏得比賽,如同一架性能優異的戰機(如「飆風」)難以取勝,必須依賴完整的系統與配套資源。巴基斯坦正是憑藉系統整合與配套資源,讓殲-10CE戰機擊敗印度的「明星球員」——法製「飆風」戰機。
印度村民發現中國外銷版「霹靂-15E」(PL-15E)中程空對空飛彈殘骸,上有型號PL15E,後面為序號。網路照片
蘇紫雲也澄清一個關鍵,那就是巴國殲-10CE戰機在視距外迎戰印度戰機時,先不開啟雷達,這舉動完全違反過去傳統空戰雙方戰機編隊升空、都開啟機上射控雷達、相互鎖定敵機再交戰、甚至近距離纏鬥的法則。這次巴國地面上的中國「紅旗-9E」出口版「FD-2000」防空飛彈系統,就扮演了巴國「系統戰」中關鍵的角色。
巴基斯坦陸軍防空部隊日前展示中國「紅旗-9」防禦系統(防空飛彈)資料照,據稱性能相當於美國愛國者三型(PAC-3)。Pakistan Army
蘇紫雲分析,「紅旗-9E」被中方稱為中國版的「愛國者三型」(PAC-3),其射程號稱可達150公里,部署在巴國邊境,就讓印度有所忌諱、未進入巴基斯坦的領空。但同樣的,巴基斯坦的飛機也沒有進入印度領空,但這反而造成印度輕敵的致命傷,認為「巴基斯坦應該不會打我」,但沒想到「系統戰」的打法是:巴國ZDK-03預警機抓到印度戰機行蹤,把資料送給殲-10CE,但殲-10CE沒有開雷達,把這個射擊諸元資訊傳送給PL-15E飛彈,然後就發射PL-15E飛彈,往視線距離外的目標飛去。
蘇紫雲指出,PL-15E飛彈被發射後就往目標的大致位置飛去,但在最後階段才開啟它的主動雷達,此時印度飆風戰機的雷達預警系統偵測到才響起,反應不及,應該是這樣被殲-10CE用PL-15E擊落的。
蘇紫雲進一步分析,紅旗-9飛彈應該也是主角,等於說這次巴基斯坦另外一個「系統戰」,就是「防空」跟「制空」兩個力量相互配合、掩護。蘇紫雲也認為,制空的預警機,並沒有那麼神,基本上仍是指揮與管制(C2)的功能,發揮到極致,只因為印度輕敵,就是挨打。
印度空軍法製飆風(Rafale)戰鬥機垂直尾翼殘骸,編號BS001,被印度居民發現。網路資料
巴基斯坦被指稱自行研發了專用資料鏈Link-17,用於建立共同作戰圖像(COP),並被認為是空戰制勝關鍵,但蘇紫雲對此表示存疑。他指出,Link-17的基本性能對應西方的Link-16或Link-22,但巴基斯坦目前已全面採用中國提供的ZDK-03預警機、梟龍戰機、殲-10CE戰機等系統,尚無中國開放資料鏈相容性給Link-17整合的消息。因此,是否有必要安裝自家的Link-17資料鏈,仍需進一步查證。
蘇紫雲也坦言,巴基斯坦雖然戰機性能不及印度的飆風戰機,但透過系統組合,展現了不對稱作戰的優勢,這對台灣具有借鑑意義。此外,巴基斯坦戰前可能透過截聽無線電,掌握印度戰機從哪個基地起飛及部署狀況,進而制定有效作戰計畫,這也是值得學習之處。
中共解放軍空軍的殲-10戰機。國防部提供
空軍目前3種主力戰機包括法製幻象-2000、美製F-16與自製IDF戰機,亟待整合戰力。資料照2024年10月14日,台灣的幻象2000正準備降落於空軍新竹基地。路透社
有軍方人士認為,台灣應盡快向美方採購E-2D預警機,以取得協同作戰能力(CEC)。蘇紫雲指出,目前幻象2000與IDF戰機並未具備CEC能力,導致台灣面臨與印度相似的挑戰:擁有多種不同系統的戰機(如法系、俄系),但彼此資訊無法互通。目前台灣的幻象2000、IDF和F-16三型主力戰機,以及E2-T預警機之間的通聯問題亟需解決。
蘇紫雲強調,巴基斯坦已證明,即使戰機性能較弱,只要善用系統整合,仍有機會戰勝更先進對手。因此,台灣在追求E-2D或F-35之前,更應優先解決三型主力戰機與預警機間的數據相容性,這將更具實質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