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廖瑞祥攝
面對美國針對台灣加徵對等關稅措施,農業部近日提交書面報告指出,美國雖是台灣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市場,但受新一波貿易政策影響,蝴蝶蘭、茶葉、毛豆、吳郭魚、鬼頭刀與鱸魚等六大品項首當其衝。農業部強調,將啟動「三大面向、六項措施」因應對策,協助農民穩定產業發展與開拓新市場。
立法院明(7/17)將召開「台北政府對等關稅協商我國政府因應對策」公聽會。根據農業部統計,2024年,台灣有22.3%的進口農產品來自美國,進口總值達36.9億美元,為美國第8大海外市場,主要進口項目包括黃豆、玉米、小麥與牛肉等。
出口方面,美國同樣是台灣農產品的最大海外市場,全年出口總值達8.9億美元,占台灣總農產出口比重達17.6%,主力產品為花卉與水產品。整體而言,台美農產貿易去年出現28億美元的逆差。
然而,美方自今年4月起,先後宣布針對台灣徵收32%對等關稅,並於4月9日暫時下調為10%。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資料,目前美國農產品的平均關稅稅率為5.0%,而台灣則高達16.6%。農業部指出,台灣外貿依存度高,關稅政策將直接影響出口競爭力,正積極與美方協商,盼依互利原則調整稅率。
農業部報告也指出,蝴蝶蘭、茶葉、毛豆、吳郭魚、鬼頭刀、鱸魚等6大台灣農產因出口美國占比高,面臨直接影響。
為此,農業部已提出三大面向、六項具體措施作為應對方針,首先強化農業金融支持,提供資金協助與低利貸款,穩定農民生產營運;其次提升產業競爭力,補助農場場域升級、強化生產技術及品質認證;第三,協助開拓多元市場,擴展外銷通路,推動海外推廣與獎勵計畫。
農業部強調,面對貿易衝擊,政府將堅守維護產業競爭力、確保農漁民權益、推動穩定永續發展等三大原則,基於雙方互利互補,推動台灣農業施政及對外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