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新社前駐北京記者、《幻象帝國》作者董尼德(Pierre-Antoine Donnet)。李佳穎攝
中共近期透過「九三閱兵」,盛大慶祝對日抗戰勝利80週年、聯合國成立80週年、台灣光復80週年,藉著這「3個80年」系列歷史節點,展開對台統戰攻勢。《幻象帝國》作者董尼德(Pierre-Antoine Donnet)接受《太報》專訪時表示,歐洲和台灣都已經來到「關鍵時刻(the moment of truth)」,不僅要正視來自中國的挑戰,也要重新思考自身在世界中的定位。
年屆72歲的董尼德曾任法新社駐北京記者,多年來長期關注中國發展,著有《西藏生與死:雪域的民族主義》、《中美爭鋒:誰將左右世界領導權》、《中國大掠奪》等書,最近則出版了《幻象帝國》,他深深憂慮川普上台後美國對盟邦粗暴、對國際合作興趣缺缺的政策傾向,恐將動搖全球民主陣營的信心,讓中國乘勢擴張敘事權與國際影響力,進一步侵蝕民主體制的正當性。
「一個國家內部有問題時,政府常見的反應就是轉移視線,把矛頭指向外部,挑動民族主義。」董尼德指出,中國政府已經不再公布18歲至24歲青年的失業率,許多中國青年獲得大學文憑後找不到工作,這不僅是經濟下行的指標,更在心理上打擊他們的父母與祖父母,家族的希望殞落,加上房地產崩盤、社保與退休金制度不振,將使民眾對體制的信任瓦解。
董尼德坦言,過去他曾經對中國懷抱期待,認為中國的經濟成長與崛起能為世界帶來積極力量,但如今不得不承認,這只是「幻象」,中國的經濟奇蹟和大國姿態,最終顯露出體制侷限與社會矛盾。他也強調,他批評的對象並不是「中國人」,而是中國的政權,「共產主義在最初的確帶有進步與理想色彩,要替弱勢者發聲,帶來希望與力量」,不料理念腐化,最終走向終結。
川普牽動盟國信心 歐洲對中態度也覺醒
董尼德同時也提到,歐洲人從來不相信會發生俄烏戰爭,過去長時間對中國抱持某種浪漫化的期待,尤其在經濟與投資面的利益讓政治判斷失準,相信「中國的和平崛起」,但現在總算覺醒,不再相信共產黨的敘事。他認為,歐洲迎來「關鍵時刻」,尤其在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重返白宮後,更意識到不僅要扮演中美調停者,而是要成為替代選項,發揮影響力。
「台灣也迎來了關鍵時刻。」董尼德認為,70%是因為中國,30%是因為川普與其他因素。川普一舉一動牽動美中台局勢,他直言,前總統拜登(Joe Biden)團隊有清晰的亞洲戰略,知道如何與北京互動,如今美國交到「小丑」手上,川普不可靠、不可信任,每天都在進行交易,台灣政府固然必須設法安撫、周旋,但是台灣必須清楚知道要靠自己,不能依賴單一國家。
如今,中共近期欲透過「3個80年」的大外宣塑造中國史觀的敘事,董尼德指出,習近平在二戰勝利80週年紀念活動的致詞中隻字未提美國與歐洲,也不說中華民國抗日期間,85%的國民黨將領在前線戰死,反而是共產黨軍隊躲在山裡等待時機,但在中國的官方敘事裡,這些完全被抹去,社會集體失憶。一般人根本不知道真實情況。
民主有脆弱面 應回歸事實、勿落辯論陷阱
然而,台灣面臨分歧的認同,對於中國的討論逐漸極化,有人將中國妖魔化,但有人全盤接受中國敘事。董尼德也有同樣的觀察,每個發言都容易被放大檢視,他認為討論的基礎要根據「歷史」與「事實」,事實是分析的基礎。他舉例,西藏於1949年遭到入侵,這是歷史事實,而中國渴望改寫歷史,所以基於歷史的事實內容必須有所堅持,並讓不同的意見與觀點交鋒,交給讀者判斷。
董尼德認為,最重要的是自由,這也是台灣的傲人之處,民主意味著開放與辯論,因為充滿不確定性而非常脆弱,但若不開放、不辯論,就將走向極權:不能表達自己想法,未來掌握在少數狂人手中;若選擇民主就必須保護民主,不輕易落入「辯論」的陷阱,如今要辯論的不是中國和台灣的問題,而是極權與民主體制的問題。
在董尼德眼中,台灣和歐洲一樣,正站在歷史的關鍵時刻。他認為,台灣要比以往更自立,並且說服日本、南韓、澳洲、菲律賓等周邊國家,建立更好的連結。「儘管有少數人想搗亂,但台灣仍是自由的典範。」他指出歐洲正逐漸對台灣改觀,這是難得的機會,無論是文化、科技還是價值觀,台灣都能展現多元面貌,無論是歐洲還是台灣,能否在幻象破滅後找到新的自信與定位,將決定下一個時代民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