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與新北市府的核一乾貯官司,新北市府在選舉時刻「放棄上訴」;經濟部政次、台電代理董事長曾文生只想問一件事,這是「穩定政策」還是「選舉主張」?廖瑞祥攝
台電與新北市政府纏鬥10年的核一核廢料乾貯之爭,日前新北市府決定不再上訴,原以為台電剩餘工程終可動工、不日啟用,豈料又因台電該不該「重送」水保計畫,再次陷入僵局。
對此,經濟部政務次長、台電代理董事長董事長曾文生表示,核一乾貯之爭,台電與新北市府公文來來回回13次,過去也多次「拜託過侯市長」,如今突然間在這個時候不上訴,又說「我的能源主張就是核能」,這到底怎麼回事?他要整套來講。
「如今在選舉時刻拋出『放棄上訴』,我只問一件事,這是『穩定政策』還是『選舉主張』?」曾文生大聲質問。核一廠乾貯2013年完工,但因第二次設計變更遲遲未獲新北市許可,歷經13次公文補正,新北市府都未置可否,台電於2020年一狀告上法院。今年(2023)3月16日,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台電勝訴後,有別以往新北市府上訴到底的態度,今次決定不再上訴了,北高行也於4月26日核發判決確定書。
但事件卻未落幕,日前雙方再度因台電該不該「重送」水保計畫,又陷入僵局。新北市政府主張台電要重新申請,才能許可;台電卻堅持新北市府應直接就2018年最後一版的申請案同意。台電擔憂,若真的再重送2023年版本,會不會反而讓新北市政府有藉口主張,台電一定是2018年版本有問題,才會重送新版申請書。
「侯市長過去對核廢料的處理態度,是站在新北市政府的立場來與經濟部溝通,討論了那麼久也都沒有准。逼著我們走向法庭,法院之前每次判決,新北市府每一案都上訴,如今這一案突然不上訴,『That’s fine!』,但我們希望『不上訴』就是一個已經確定的立場,把後面所有行政程序能形成共識,往前來做,照原計畫執行。」曾文生說。曾文生表示,過去台電與新北市府的乾貯之爭就像是無限迴圈,送新案又要重審,會不會回到原本的迴圈?如今得來不易的司法判決,台電就是盼新北市府能照原狀況准許,台電趕快完成後續工作。若一切順利,預計明年(2024)初就能施工完畢,新北市府許可後,就能再向原能會申請熱測試,先把溼式貯槽的核廢移到乾貯,爐心核廢料也能移出。
這與原本新北市府主張的民意不大一樣,但無論如何,願意往前走、處理核廢,這是台灣社會必須要形成的共識,因為「擺在爐心內真的不會比較好、真的不會比較好」,曾文生重覆了兩遍。
回應各界對能源議題指摘
談四接 北東電網580萬瓩用電靠外援,這公平嗎?同樣與地方政府的爭點,還有火線話題上的協和電廠更新改建工程,也就是俗稱的四接。
曾文生表示,整個大漢溪、淡水河以東,延著基隆河谷到基隆的廊帶就是北東電網,涵蓋內湖、南港、汐止、基隆,是整個大台北地區發展最快的區域。目前區內大約580萬瓩需求量,可供電力只剩下協和兩部100萬瓩重油機組,已從花蓮和平電廠支援130萬瓩,又從北西電網的龍潭送來420萬瓩供電支援,供電缺口絕非環團說的只有50萬瓩。
如今協和電廠的四接工程,環團質疑填海造陸破壞生態,但海底填方只14公頃,也是為了保護淺堤下的珊瑚繁殖,才讓四接東移。而北東電網用電需求580萬瓩,區內只有兩部協和100萬瓩重油機組,「放在全國尺度來看,這不公道嘛!⋯⋯是不是公平的?可以開放讓社會來討論。」
至於基隆市府可能會反駁,都是內湖、南港的用電,電廠怎麼蓋在基隆?曾文生哈哈笑了兩聲說:「那麼只好請謝市長、蔣市長一起來坐下來好好討論一下。」
離岸風電設備國產化,才能從進口能源轉身製造能源談到近來歐美各國商會總是質疑台灣離岸風電國產化的政策,反而墊高開發成本。曾文生說,台灣在2017、2018年加速發展風電,那個啟動時機,讓台灣賺了一波。
一則是台灣海峽風場確實是好的,另則那時其他國家離岸風場需求不高;再則,那時判斷,若離岸風電設備能國產化,建立起自主的產業鏈,就是GDP的支撐。
「過去是進口能源,接下來就是製造能源。」曾文生說,總不能以前火力發電時,依賴進口能源;今後發展再生能源,又仰賴進口生產能源的設備。既然政策推動能源自主化,製造能源的生產設備當然也要自主化。
他又說,若設備全仰賴進口,當全球分工穩定時當然OK;但當供應鏈不穩定時,能源能不能亂,所以能否有些自主的能量呢?
但曾文生也坦言,如今全球情勢變了,2021年全球離岸風電的開發需求大增,已達到150GW。當需求上來,設備供應也就不足,情勢變了,政策當然會調整。國產化要求是否取消,已正逐步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