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赴美投資成本高 林伯豐:台美BTA無結果、盼政府提供優惠政策

    2025-02-19 17:37 / 作者 徐筱嵐
    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資料照
    美國總統川普持續拋出關稅議題,台灣資通訊大廠擴大赴美投資,恐造成國內產業鏈移動或重組。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今(2/19)日表示,美國有3億多的人口,是一個廣大的市場,且科技仍領先全球,上市櫃公司或台資企業欲赴美投資,應評估自身市場與優勢,不過,要仰賴政府對美國談判投資條件有困難,目前台美洽簽雙邊貿易協定(BTA)尚無結果,任何投資都要課稅,期待政府隊赴美投資的企業提供優惠政策。

    川普上台滿一個月,陸續對其他國家和各產業揮舞關稅大刀,除了祭出對等關稅,又施壓台積電的先進製程晶片擴大在美國生產,接著加碼將對汽車、半導體晶片、藥品等產業徵收25%的關稅,最快將於4月2日實施。面對川普步步進逼,有不少科技大廠擴大對美投資,長期將牽動整體供應鏈。

    三三會今日舉行2月例會,由理事長林伯豐主持,他在受訪時表示,台灣的高科技產業,尤其晶片產業等是民間努力跟政府過往的政策協助,是台灣人努力的功勞,跟美國技術並無任何淵源,希望先進製程和技術都能持續在國內發展,並維持創新。

    由於鴻海、廣達或緯創等大廠,將持續擴展美國生產能量,林伯豐指出,美國有3.4億的人口,也是一個廣大的市場,目前的科技、技術在全球數一數二,建議上市櫃公司或台資企業有意赴美投資前,應該要評估自身市場和優勢,才能妥善發展。

    林伯豐提醒,美國的生產成本較高,目前政府跟美國商談投資條件有困難,且台灣與美國洽簽雙邊貿易協定(BTA)並無結論,不論是赴美的資本投資,或是透過第三地投資,都必須要課稅,對有意到美國投資的企業,期盼政府提供優惠的政策。

    由於對等關稅或其他產業的加徵關稅措施,預計要到今年4月才會生效,是否會對供應鏈帶來移動或重組的效應?林伯豐認為,美國政府的主張改變區域供應鏈,「我想很多公司已經在準備因應」,產業有各自的優勢,不會完全受制於國外,不過,還是希望政府能夠緩和兩岸關係,台灣才不會過於仰賴美國,被作為單方面的籌碼。
    徐筱嵐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