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總部將落腳北士科,人力銀行業者認為,相關工作機會將延伸20倍,從1千人增至2萬人。李政龍攝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本週宣布台灣總部將落腳北士科(北投士林科技園區),預計未來5年在台灣招募1000名工程師,也對我國人才市場投下震撼彈,將加速本土科技人才往外商靠攏,點燃搶才戰火。人力銀行業者對此持正面看待,認為輝達將帶動 AI 供應鏈一起徵才,工作機會可望延伸20倍,從1千人增至2萬人。
104獵才顧問陳裕勝接受太報記者專訪指出,輝達在北市設立新總部,這對台灣人才市場是正面影響,尤其是軟體人才更被重視,台灣過去明顯偏重在硬體,若與美國、新加坡、歐洲做比較,我國軟體人才相對被低估了。其次,北士科的所在位置有助於形成人才聚落,這幾年確實看到軟體人才從海外回歸。
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彭双浪亦認為,輝達在台灣設立總部,有助於高科技人才聚集和產業升級。但現在的問題是,台灣有沒有足夠的人才,尤其台灣面臨出生率低,政府要以更開放的態度引進海外人才,例如引進國際新創團隊,促進本地與國外人才交流。
他坦言,台灣過去偏重硬體與代工產業,軟體產業環境需逐步培養。而且,現有社會觀念對軟體職涯仍有侷限,彭舉例,像是大學畢業生求職時,父母就會跟他們說,「不用找啊!你就先去台積電。」這樣的觀念短期內仍難改變,政府需持續投入資源,培養更多具備軟體能力的人才。
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彭双浪認為,輝達在台北設立總部有助於高科技人才聚集,對台灣產業發展具正面影響。戴嘉芬攝
蔡司持續投資台灣 擴大在台招募不只是輝達,還有超微、Google、高通、蔡司等外商在台投資的比重增加,也持續招募人才。「台灣擁有完整的供應鏈,這是外商投資台灣的主因。」陳裕勝說。
蔡司台灣總經理章平達接受太報記者訪問時表示,蔡司相信台灣市場的潛能,因此持續投資。在 AI 快速發展的趨勢下,台灣供應鏈扮演的角色益形重要。蔡司是一家外商公司,「我們內部推動 Taiwan to Global 的方向,如果要走向國際村,彼此間的文化交流必須更深入。在科技發展的過程中,溝通是一大關鍵。」
蔡司去年宣布,未來10年將在台灣投資100億台幣,除了斥資3億於竹科打造首座新創中心外,位於台中的品質卓越中心甫於5/19舉行動土典禮,預計2026年落成。
章平達表示,蔡司在台灣有視力保健、醫療技術、半導體、顯微鏡、工業量測5大事業群,目前員工約400人,今年預計擴增50人,增幅約12%,希望能有具備國際觀或開闊視野,以及善於溝通的人才加入。
蔡司台灣總經理章平達指出,蔡司持續在台投資並招募人才。戴嘉芬攝
AI工作機會年增幅240%!由此可知,外商在台灣的投資增加,也帶動了更多的工作機會。陳裕勝說,今年第一季 AI 相關工作機會已達3.2萬個,年增240%,幅度相當可觀。
他進一步提到,AI 相關的工作機會不僅僅是在軟體開發,還包括了 IC設計、半導體製造、封裝、模組設計、工業電腦、電源、散熱等產業。「台灣擁有完整的供應鏈,在 AI 領域已布局多年」。換言之,
輝達雖然只找1000個工程師,卻可能對上下游產業產生延伸效應,造就出20倍(相當於2萬個)工作機會。
2025年第一季AI相關工作機會產業分布圖。104人力銀行提供
加速人才跳槽外商?另針對輝達總部設於台北,是否會造成南部人才北移,或是加速本土企業員工跳槽到外商?對此,陳裕勝則坦言,這種情形早就發生了,並非這幾年才有。
台灣產業發展長期南北不均衡,20年來皆如此,這幾年由於南科興起,才減少南部人才外移。
「至於外商一直是40歲以下年輕人求職的第一選項,任何產業皆然。」記者追問,薪資是否造就此現象的主因。陳裕勝指出,若只論月薪,本土企業薪資相較外商,足足少了30%。但台灣企業的整體薪酬包括底薪、分紅、簽約金、PPI(生產者物價指數)獎金等,
以台積電、聯發科為例,資深工程師的整體薪酬水平與外商的差距可能縮小到10%以下。
陳裕勝坦言,除了薪資之外,工作文化也是求職者在乎的重點。外商的工作彈性比較大,包括上班時間、加班時數等等,台企的加班狀況通常會較為嚴重。此外,外商的組織結構相對扁平,升遷的壓力較低,就算沒有升遷,薪水也會直接調高,不像台企員工的薪資有天花板限制存在。
104獵才顧問陳裕勝指出,相較去年此時,AI相關工作機會成長240%。104人力銀行提供
再談到電腦展期間,輝達、鴻海、和碩等業者都提及 AI人型機器人的商機,包括製造業、醫療業、物流業都是導入對象,這是否能對台灣缺工現象產生正面影響?
對此,陳裕勝則認為,可能性不大,因為機器人取代的是高危險性、環境差的工作,也可能會因此擠壓到外籍勞工的工作機會。話說回來,現在生成式AI 已經會幫人類寫程式、寫文章、創作圖像,未來一定會對白領工作造成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