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資審議委員會於2025年9月26日舉行,勞動部長洪申翰主持,還有勞、資、學、政全體委員出席,討論最低工資是否調漲。徐筱嵐攝
勞動部今(9/26)召開最低工資審議委員會,由於最低工資已立法,外界預期將十連漲,但產業面臨M型化的窘境,中小企業和傳統產業恐怕吃不消。全國工業總會理事何語受訪表示,國內產業長期呈現「不對稱發展」,18年來僅半導體與通訊電子產業出口大幅成長,其餘22個產業多為負成長,多數中小企業與傳產主要雇用最低工資勞工,建議將高成長產業與其他產業分開計算,以避免單一數據拉高整體調幅。
最低工資審議委員會今日舉行,由勞、資、學、政全體委員共計 21 人,討論最低工資是否調漲。今年以來,受到美國對等關稅衝擊,加上無薪假人數持續增加,工商界大聲疾呼調漲要審慎。工總理事何語說明,最低工資的調整已經有法律依據,除了有CPI的參考指示為主要指標,另有10個參考指標,其中常用的就是經濟成長率。
何語直言,觀察18年來,國內24個產業裡,僅2個產業18年來出口增長400%,相當於4倍以上,反觀其他22個產業呈現負成長,在2008年22個產業的成長,出口1200多億,但去年只有1100多億。
何語指出,國內產業是傾斜式、不對稱發展,既然不對稱,如果最低工資涉及半導體、通訊產業、電子零組件、電腦產業等,不會聘僱最低工資勞工,大部分都是中小企業、個體戶或傳統產業才會晉用最低工資的邊際勞工來操作。
何語認為,半導體、資通訊產業、電腦電子產業等應該納入GDP參考,或是另計算22個產業的出口產業的成長率,政府未來應該把高成長產業分開計算,「這樣可能是比較公平合理的計算方法」。如同,一個村子的大地主擁有一千甲地、收入1000萬,但村內有100戶,不是每戶都收入百萬,就是不對稱收入,也不對稱發展。
何語說,工總贊成最低工資要調整,但希望能審慎評估跟參考,就看今日開會結果,全體委員所做出的決定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