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工研院院長張培仁曝上任最大目標:協助產業獲利

    2025-10-27 16:12 / 作者 戴嘉芬
    工研院新任院長張培仁27日走馬上任,在院長交接典禮後接受媒體聯訪。戴嘉芬攝
    工研院今日(10/27)舉辦新舊任院長交接典禮,原任院長劉文雄將退休,由台大創新設計學院院長張培仁接任。張培仁認為,工研院的目的就是幫助產業將相關技術發展成產品,進一步協助產業獲利,這是最重要且最實際的目標。

    張培仁在交接典禮結束後接受媒體聯訪。針對產業界到美國設廠佈局,工研院如何協助的議題。他表示,在策略部分,工研院會提供相關產業資訊給業者,讓他們能進行精準判斷。其次是技術上的協助,如果產業界到國外投資,任何技術需要工研院協助,我們會請同仁去幫忙。

    對於台美之間可在哪些領域加強合作?他認為,目前美方在AI相關硬體包括IC製造、封裝、設備部分,展現強烈需求,慢慢地,兩國間應該要互惠,部分高科技領域必須對我國產業界有所幫助

    張培仁強調,他上任後將從3大方向布局,首先是匯集人才,結合產學院各研究機構一起協助產業面對人才挑戰。第2是深耕台灣,進一步協助產業,包括領先的產業和中小企業皆需著力。第3則是布局全球,面對國際局勢變化,進一步協助廠商到全球布局。

    他認為,工研院過去主要是發展前瞻技術為重心,但是,台灣有167萬家中小企業,他們需要的並非前瞻技術,而是讓關鍵零組件能夠在台灣製造,這些關鍵零組件若沒有在台灣製造,其實用處也不大。

    張培仁指出,面對這一波AI熱潮,中小企業目前面臨數位轉型,這是較為急迫性的需求。此外,有些中小企業也希望拓展全球市場,但因實力有限,建議可跟公協會或較大的平台合作,工研院則扮演協調的角色,讓中小企業也有機會在海外布局。

    他坦言,目前台灣在AI硬體領域已經非常強,不管是晶圓製造、封裝到伺服器產業,台灣都是世界第一。但是,在AI軟體部分,也就是大型語言模型方面,台灣產業仍在追趕,這還牽涉到AI主權議題。因此,如何利用國際上既有的大型語言模型,經過適當的訓練,能讓台灣在正體中文部分有所掌握,這是比較重要的一環。

    他進一步指出,如何讓AI應用在各個領域,同時也能與台灣強勢產業結合,發展特定領域的應用,也是很重要的。這些應用能讓中小企業導入AI時能更順暢,降低門檻和障礙,讓他們快速採用,對中小企業來說至關重要。

    另針對明年工研院一整年的計畫,張培仁認為,有了計畫只是起步,是否能好好落實才是最重要的。他提到,明年會以非常嚴謹的態度要求所有同仁做出好成績,並且請業界先進來評估,我們做的到底好不好。

    張培仁強調,所有的技術不管發展到甚麼程度,最後,產業界能應用這些技術賺到錢,這才是最重要且最實際的。因此,他也會要求工研院同仁陪同產業,讓相關技術落實到產品上,進一步協助產業獲利。

    他感性表示,50年前,工研院前院長史欽泰帶領他們那一代到美國去取經,把當時先進科技帶回台灣,隔了50年,我希望我們這一代也能對國家有所貢獻。

    他說,50年來,工研院所走的每一步都是兢兢業業協助台灣產業發展,但今天所面臨到的問題不太一樣,50年前,史院長那一代是把技術帶回台灣,但是,我們這一代反而是把產業和產品帶出去,協助業者布局全球。未來他會以專業經理人的角色帶領工研院團隊,全力協助政府、服務產業,讓工研院贏得政府和產業的信賴,一起為台灣開創輝煌的產業領域。

    戴嘉芬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