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今年強烈感受到過度仰賴俄羅斯能源帶來的威脅,努力四處尋找替代來源,最新一位合作對象是丹麥。德國將與丹麥合作斥資90億歐元(約2746億元台幣),將丹麥波恩霍姆島的風電連接至德國,預計2030年能為450萬戶歐洲家庭供電;其他波羅的海國家若有興趣,也可以加入。
綜合彭博新聞與歐洲新聞台(Euronews)報導,丹麥與德國29日宣布「波恩霍姆能源島」(Bornholm Energy Island)計劃,波恩霍姆島周邊的風電廠連結起來,透過470公里長的海底電纜輸往德國北部。
目前丹麥的海上風電容量為150萬瓩、德國為100萬瓩。能源島計畫由德國輸電公司「50赫茲」(50Hertz)和丹麥國家能源網公司(Energinet)合作進行,預計2030年可投入運作,能源島周圍電廠的發電量提高到300萬瓩,可供450萬戶使用。
據丹麥政府,能源島計劃將需要30億歐元(約915億元台幣)的基礎建設、和60億歐元(約1831億元)的海上風電廠投資。丹麥能源部長約根森(Dan Joergensen)強調,會確保這項合作對納稅人來說是有利的交易,「兩國之間要有很大的互信和意願,才能承擔這種規模的專案」。
德國經濟部長哈柏克(Robert Habeck)則表示,透過這項合作,「我們同時實現了兩個重要目標:歐洲能源安全、與氣候中和」,能源島的功能就像德俄之間的大型天然氣管線,「但現在這是我們自己的可再生能源,不再是俄羅斯天然氣」。
在能源島計劃啟動後,波蘭、以及其他波羅的海國家也有機會加入,一起分享配電。德國和丹麥達成共識,任何新夥伴的加入,都需要雙方同意;歐洲新聞台指出,德國尤其擔心輸電網的變更可能會供電造成影響。
綠黨籍的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26日曾表示,波羅的海的風,可以產生的電量是德國所有燃煤發電廠的2倍以上,為此,波羅的海國家們應該共同努力,打造可持續、更有彈性和安全性的能源。
德國23日才與加拿大簽署協議,將打造「跨大西洋氫供應鏈」,預計2025年起將加拿大東岸風電製造的氫能輸往德國,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
德國目標是2045年達到零碳排,並計劃今年停止進口俄羅斯石油、2年內停用俄羅斯天然氣。為此,德國政府目前仍在討論,原定今年關閉的剩餘3座核電廠是否要延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