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日經社論:台灣不只需要美國武器 也需要美經濟支持

    2024-01-24 14:11 / 作者 國際中心
    2024年1月10日,台北橋。路透社
    台灣本月大選吸引全球關注,外媒報導不僅提及台海和平與統獨問題,也注意到了台灣年輕世代對民生經濟的焦慮。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兼任研究員史拉西克(Paul Sracic)投書《日經亞洲》指出,台灣需要的不只美國武器支援,美國也應在經濟上協助台灣。

    《日經亞洲》23日刊出史拉西克的文章。他提到,台灣選民關注的不僅是為政者如何處理和中國之間的問題,也關心貿易挑戰、經濟成長疲軟、收入不平等等問題。

    史拉西克認為,中國也很明白這一點,所以在台灣大選前幾個月,就透過一些經濟威脅措施來提高台灣選民對執政黨民進黨的不滿。雖然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勝選,但得票率僅40%,遠低於蔡英文過去兩次大選拿到的過半得票率,「實際上,如果兩個主要反對黨能夠團結推舉同一個人,賴清德很可能會敗選」。

    台灣很容易受到兩岸經濟措施的壓力。近年來之所以經濟成長放緩,部分原因是新冠肺炎疫情所導致,但也是由於更長期的挑戰。

    出口依賴型的台灣,至今沒能加入印太地區兩大貿易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和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無法享受關稅豁免的台灣,相對低的薪資成本就成了出口競爭力關鍵。

    2010年,台灣在時任總統馬英九執政下,與中國簽署了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史拉西克提及,ECFA裡的許多遠大目標從未實現,但早期階段降低了一些關稅,甚至取消部分產品(尤其是農產品)的關稅。

    台灣去年4月競選活動開跑後,中國也開始對台灣數千種產品進行調查,稱這些產品違反ECFA或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則。去年12月,中國加強施壓,宣布將暫停台灣數種石化產品的ECFA關稅減免;在賴清德勝選後,一些人認為 ECFA可能會徹底取消。

    史拉西克表示,美國應該把台灣這次選舉結果,視為中國經濟脅迫下的警訊,並認知到對抗中國最好的方法是積極與台灣擴大互利的經濟關係,而這有兩道方法可以做。

    首先是美國國會應該取消對雙重課稅,停止對在美國工作的台灣人、以及在美過的台灣公司都徵稅。雙重課稅會造成效率低落、也不公平,美國和中國等對手在內的國家都有簽稅收協定,解決了雙重課稅的情況,對台灣卻還沒有。

    由於美國沒有承認台灣是獨立國家,傳統的租稅協定會造成政治問題。美國國會於是將一項避免對台雙重課稅的法案包裹到一份減稅法案裡,眾院籌款委員會本月19日剛通過,拜登政府對此也表達支持。

    第二,史拉西克認為,美國國會應該授予拜登「貿易促進權」(Trade Promotion Authority,TPA),以便和台灣針對傳統的自由貿易協定(FTA)進行談判。

    美國與台灣2022年8月起展開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談判,去年6月達成了《21世紀貿易倡議談判首批協定》,包含關務行政及貿易便捷化、良好法制作業、服務業國內規章、反貪腐、中小企業等5項議題。

    史拉西克指出,但拜登政府拒絕和台灣討論關稅問題,而國會不認同,所以又在去年8月通過了《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實施法案》(US-Taiwan Initiative on 21st-Century Trade First Agreement Implementation Act),明定國會有權追蹤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的實施狀況,也強調未來美國與台灣達成的協定需要有國會的批准才能生效。

    《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實施法案》獲得美國國會參眾兩院壓倒性支持,且在參院基本上是一致通過,以一部貿易相關法案而言很不尋常,凸顯國會在對台灣的經濟關係上有相當程度的共識。

    這不代表美國國會就會因此授予拜登「貿易促進權」,但眾院中國特別問題委員會上月在一份報告中表示,美國國會應該立法,確立貿易談判優先事項、及國會審議雙邊貿易協定的流程,「從台灣開始」,而這兩個原則基本上就是貿易促進授權裡通常會有的指導方針。

    史拉西克總結,支持台灣對抗中國的壓迫,是美國國會兩黨罕見的共識。美國國會應該從中國在台灣大選前的經濟施壓認知到,若美國要支持台灣,經濟和軍事同樣重要。
    國際中心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