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消費者在伊利諾州的超市檢視銷售的雞蛋。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4月2日所宣布的「對等關稅」,其實只是在計算各國對美國的貿易出超比例。經濟學家對這種粗暴不合理的計算方式感到不可思議,預料這將引發更為混亂的貿易談判與經濟動盪。這種關稅政策也對解決美國製造業掏空、負債累累的問題,沒有真正的幫助。
根據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公佈的計算關稅公式,每個國家對美國的商品貿易出超,被視為該國不公平貿易行為的衡量標準,然後將其除以該國對美國的出口總額。
最終的關稅相當於除出來比例的一半。這導致越南和柬埔寨這些向美國出口大量製造商品,但從美國進口很少製造產品的國家,被課到46%和49%的懲罰性重稅。
而就算是對美國貿易入超的國家,也必須繳納10%的基礎關稅。加拿大和墨西哥被安排在另一波關稅機制,不納入對等關稅影響。
《金融時報》報導指出,經濟學家認為USTR 採用的計算方法存在嚴重缺陷,也不可能實現「讓雙邊貿易逆差歸零」的目標。他們補充,儘管白宮聲稱「關稅有效」,但貿易平衡受到多種經濟因素的影響,而不僅僅是關稅高低。
荒謬的遮羞布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經濟學副教授山普森(Thomas Sampson)表示,這個公式,「只是為川普對雙邊貿易逆差的錯誤執念提供了一塊遮羞布」,這些關稅措施「沒有任何經濟理論支持」。
更廣泛而言,山普森指出,關稅並不能消除美國貿易逆差的總體經濟根本性因素。他解釋說:「只要美國人的儲蓄不足以支撐自身的投資,就必須向全球借款,這就需要美國運行貿易逆差(輸出美元)。關稅不會改變這一經濟邏輯。」
USTR的計算方式,顯然也是把川普政府先前宣稱的「對等關稅」概念偷樑換柱。川普政府先前聲稱將是根據各國關稅稅率、貿易障礙、匯價操縱等問題,計算出各國對美國的實質關稅障礙稅率。結果最後的計算公式根本不考慮這些因素,單純就是計算貿易赤字而已。
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外匯研究主管薩拉維洛斯(George Saravelos)說,這種計算方式「機械化」,僅基於名義上的貿易逆差來施加關稅。這將導致各國在未來幾個月內與美國政府展開「隨意且無止境的」談判。變數一大堆,從企業主、投資人到消費者通通不能預期規劃未來的開支,這也是市場最痛恨的不確定性。
美國完全自產自銷?經濟學家還抨擊川普試圖將雙邊貿易逆差降至零的做法,認為這在經濟學上完全站不住腳,因為各國無法也沒有必要自己生產所有產品。例如美國並不種香蕉。
位於伯明罕的阿斯頓大學(Aston University)計量經濟學家謝波提洛(Oleksandr Shepotylo)曾對全球貿易戰的影響建立經濟模型來分析。他表示,USTR拿出來的經濟公式,只是「看起來像是與經濟理論掛鉤」,實際上與貿易經濟學的現實完全脫節。
他說:「這個公式……計算出一個能夠讓雙邊貿易逆差歸零的關稅水準。這是一個荒唐的目標。沒有任何經濟理由要求所有國家的貿易必須平衡。」「這項政策極為非正統,完全站不住腳。」
智庫歐洲改革中心(Centre for European Reform)貿易經濟學家史普林福德(John Springford)補充說,這些關稅並不會消除貿易逆差,只是對貧窮國家和美國消費者造成傷害。
他說:「這只會懲罰那些對美國有較大貿易順差的貧窮國家,而不會消除美國對這些國家的貿易逆差。它們的順差將轉移到其他生產T恤和消費電子產品的貧窮國家。」換句話說,越南原本出口到美國的球鞋,只是拿去其他對美國貿易順差還沒那麼大的窮國生產。球鞋產業沒有回到美國,美國依舊因為球鞋出現貿易赤字。
史普林福德也說:「這將傷害美國消費者,因為關稅的轉嫁效應比USTR所聲稱的還要高。而美元升值將損害美國出口,進一步抵消關稅效果。簡而言之,這項政策既愚蠢又具有破壞性。」
最直接的後果是美國人遭遇物價上漲,收入下跌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顧問公司分析師麥克菲(Innes McFee)同意這些觀點,他說:「關稅並不是降低任何國家貿易逆差的有效方法。」他表示唯一的後果只是美國消費者承擔物價上漲,實質收入下滑。
稽核會計公司PwC的首席經濟學家庫佩利安(Barret Kupelian)認為,這一「公式」反映川普希望提升美國製造業基礎,減少依賴進口製造產品的願望。他說:「問題在於,川普是在進行一次戰術性的交易,還是試圖進行根本性的改變?」
川普政府先前已經多次警告美國經濟將進入「轉變期」,會有陣痛。川普政府明言不能保證美國不會在轉變期陷入經濟衰退。但庫佩利安還是懷疑這到底是長期經濟轉型政策,還是短期的談判籌碼:「他是否真的願意承受這種過渡期的陣痛?還是這僅僅是一種用來從貿易夥伴那裡獲取讓步的談判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