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許多人擔憂,美國的核威懾承諾是否會失效。翻攝南韓陸軍臉書
據南韓媒體今天(7/15)報導,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今年5月公布的兵推,模擬兩場東亞潛在衝突,在兩次衝突中,北韓分別以「戰術核武」攻擊日本海的南韓驅逐艦,以及南韓空軍基地,但美方內部均出現意見分歧,無法快速決定是否以核武進行報復攻擊。
據韓媒《中央日報》報導,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於今年5月12日,公布一份名為「守護者之虎」(Guardian Tiger)的兵棋推演報告,該兵推模擬未來5至10年內,東亞地區可能爆發的兩場衝突。
在「守護者之虎Ⅰ」(Guardian TigerⅠ)模擬的衝突當中,北韓一開始先以潛艇與飛彈,攻擊南韓部署於黃海的艦艇,並以飛彈及火箭炮攻擊南韓海軍陸戰隊的基地,隨著後來情勢加劇,北韓最後決定以戰術核武攻擊日本海的南韓驅逐艦。
兵推顯示,如何回應北韓的核武攻擊,美方內部出現歧見,美國國家安全會議(NSC)建議以非核武手段回應;軍方高層主張以尖端精密武器回擊;駐韓美軍則認為應以核武及常規武器進行總攻擊,甚至應該對平壤附近進行核攻擊,但各單位難以達成共識。
在「守護者之虎Ⅱ」(Guardian TigerⅡ)模擬的衝突當中,中國對台灣發動攻擊,但中國軍隊在入侵過程損失慘重,中國威脅南韓阻止駐韓美軍介入,否則將攻擊駐韓美軍基地,隨著情勢升高,北韓也加入戰局,並以飛彈及無人機攻擊駐韓美軍設施,最後以戰術核武攻擊南韓空軍基地,並向關島周邊發射4枚飛彈。
兵推顯示,在這種情況下,美韓決定「終結北韓政權」,並考慮以戰術核武攻擊開城附近的北韓軍隊,然而,美方擔憂以核武報復後,北韓可能進一步以核武回擊,且在投入兵力至朝鮮半島的過程中,台灣可能失守,因此美方內部陷入兩難局面。
美國曾多次表明「北韓的任何核攻擊,均將導致平壤政權終結」,但在「守護者之虎」的兩次模擬衝突中,南韓的艦隊或空軍基地遭到核武攻擊,美方卻陷入遲疑,難以決定是否進行核報復,也讓南韓許多人擔憂,美國長期的「核威懾承諾」是否會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