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化學獎今天(10/8)公布,由北川進(左起),羅布森、亞基3位學者共同獲得。翻攝官網
諾貝爾化學獎台灣時間今天8日下午5點45分揭曉,頒給3位學者: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北川進,澳洲墨爾本大學教授羅布森(Richard Robson),以及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約旦裔教授亞基(Omar Yaghi),表彰3人的金屬有機框架(MOFs)研究「為化學創造新空間」。
諾貝爾化學獎委員會主席林克(Heiner Linke)指出:「金屬有機框架具有龐大潛力,帶來可按需求客製、具新功能的材料,這在過去難以想像。」
北川進是今年第2位獲諾獎的日本學者。6日公布的生醫獎,3名得主之一為大阪大學榮譽教授暨京都大學名譽教授坂口志文。
60歲的亞基是世界儲氫材料(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專家, 以及多孔材料權威,亦是化學分子編織技術的先驅。
74歲的北川從事多孔性配位聚合物(PCP)及金屬有機框架研究,他於1997年發現配位聚合物結構具有氣體吸附性能。
88歲的羅布森亦專研配位聚合物,特別是金屬有機框架,學術生涯發表超過200篇論文。
諾委會現場與北川電話連線,他表示非常榮幸研究能獲諾獎肯定,並現場以英文回答媒體提問。
北川、羅布森和亞基將共享1100萬瑞典克朗獎金。
去年化學獎由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貝克(David Baker),以及Google旗下的英國人工智慧公司Google DeepMind的2名科學家哈薩比斯(Demis Hassabis)和瓊珀(John M. Jumper)一同獲獎,表彰3人在「蛋白質結構預測」的貢獻。
其中貝克完成幾乎不可能的任務,建立全新的蛋白質結構概念,可用於疫苗、奈米材料和微型感應器等。哈薩比斯和瓊珀則是運用人工智慧(AI),建立可以預測蛋白質複雜結構的AI模型,解決科學界50年來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