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與中國貿易往來密切,圖為德國奧迪和福斯汽車2023年參加上海車展。路透社
德國一位向政府提供重大經濟政策建議的專家警告,德國絕不能「太天真」,必須嚴肅看待中國入侵台灣的「迫切風險」,降低與中國的經濟往來,以免「真正的衝突時刻」到來。
提出警告的專家施尼澤(Monika Schnitzer)領導德國經濟專家理事會(Council of Economic Experts),這個獨立專家機構自1960年代以來就為德國政府提供經濟政策建議,五位成員向來被稱為德國的智者(Wise Men),目前由三位女性與兩位男性專家組成。
施尼澤向英國《
每日電訊報》表示,德國必須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引發的經濟動盪記取教訓。當時德國能源大幅仰賴來自俄羅斯的石油與天然氣,許多中小企業因此陷入危機,如今德國經濟才剛走出衰退。
施尼澤說,西方國家與中國正進入「關係更緊張的階段」,因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升高了侵台言論。她坦言:「習近平過去幾年間改變政治的整個方式令我擔憂。」
籲在安全領域切斷與中國連結施尼澤敦促柏林當局在「涉及安全的領域」切斷與中國的連結,以避免陷入「敏感科技被一個可能發生衝突的國家控制」這類窘境。她認為中國與台灣很可能發生潛在衝突,「不是說不應該(與中國)合作,但應該更具警覺性」,「不應天真」。
德國7月間提出首份對中國的戰略報告,強調「中國已經變了」,德國也必須改變對中國的態度。報告打算對中國「去風險化」,並警告德國已在許多領域中依賴中國,包括獸醫用藥、太陽能電池板和鋰電池等。
雖然柏林當局強調不會與中國「脫鉤」,但德國已宣布將在醫藥、晶片製造等「關鍵領域」中降低對中國的依賴。
德中貿易額去年創新高 德國汽車業仰賴中國稀土德國與中國之間的貿易額2022年再創新高,達到近3000億歐元(約10.4兆元台幣)的新紀錄,中國也連續第七年成為德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
德國的汽車製造業依賴中國提供電動車電池所需的稀土原料;中國的稀土加工產量佔全球85%,歐盟約98%電動車中使用的稀土磁鐵也都來自中國。
施尼澤坦言情況相當棘手,「歐洲正在設法進行更多電池生產,但仍然需要稀土,必須從中國取得。」
BMW、福斯兩成營收靠中國德國企業還將中國視為主要的銷售市場。德意志銀行指出,德國最大的半導體製造商英飛凌(Infineon)有38%的收入來自中國,而BMW和福斯汽車(Volkswagen)的營收約有五分之一來自中國。
61歲的施尼澤則表示,德國經濟「過於仰賴汽車製造」。包括賓士(Mercedes-Benz)、奧迪(Audi)、保時捷(Porsche)、BMW、福斯等德國汽車品牌共生產全歐洲汽車的25%產量,在德國共僱用約80萬人,許多都是高薪工作。
施尼澤表示,這些汽車業的高薪從業人員似乎不願體認到當前轉向電動車的趨勢。她認為必須從根本上重新佈局,以反映西方與中國之間的政治緊張局勢,以及廉價能源時代結束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