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盼大學捨棄排名、論文迷思 廖俊智:研究以解決問題為重

    2025-02-21 16:40 / 作者 吳尚軒 / 記者
    114年度全國大學校長會議,中研院長廖俊智發表專題演講。教育部提供。
    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今(2/21)日向全國大學校長呼籲,應該改變以大學排名、論文發表數及引用次數等量化指標為主的考核方式,改為著重實際解決的問題與研究貢獻,尤其各大學應該設立自己的目標價值,以此制定新的機制。

    全國大學校長會議2月20、21一連兩日於宜蘭舉行。中研院長廖俊智今日受邀以「如何提升研發水準,以解決人才問題」為題發表專題演講。

    他首先分析,台灣目前面臨人口老化、出生率低落、學研經費不足等挑戰,制度更過於偏重防弊,「一人咳嗽,萬人封城」,且學術界無法清楚定義價值目標、研究多與社會脫節,也造成原有發展模式不符時代需求。

    廖俊智並指出,大學、社會在意大學排名,但排名是達成目標的附帶產物,而教授在乎發表論文數量,但論文其實也是達成目標後的產物,重點應放在解決什麼問題,而非發表數量、引用次數,對此他呼籲,學術界應該改變考核標準,才能反映目標價值,教師評核方式應該從量化轉為質化方式,履歷也應該從條列式改為敘述式,詳細說明研究貢獻及合作成果。

    對於考核方式,廖俊智則強調,不同學門要有不同的差異化標準,同時納入客觀證據及主觀判斷,且各大學也要設置自己的價值目標,並以此制定有效的考核機制,此外目前研究成果考核著重外審,他建議改為外審提供意見,決定仍由內審處理,才能符合各校發展模式。

    他也以「棒子與蘿蔔」理論談獎勵機制的重要,直言台灣學界目前蘿蔔太小,台灣產業界著重績效獎金,透過此制度推動研發,學界應該仿效,大學可用校務基金推出獎勵機制,來改變薪資結構,不過他也指出,像新加坡就是足夠的資源搭配嚴格考核,但台灣因資源較少,也無法給予太嚴格考核。
    吳尚軒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