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健保30年「急診癱瘓、醫護出走」 賴總統恩師點病灶:分級醫療未實施

    2025-02-22 21:09 / 作者 綜合中心
    健保示意圖。胡順惠攝
    全民健保開辦30年,保障國人醫療,困境也逐漸顯露。賴清德總統恩師、總統府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副召集人陳志鴻今(2/22)表示,現在醫療高滿意度雖高,但是台大、成大、長庚等9家醫學中心院長聯合反對分級醫療,衛生署在壓力下取消,使得急診癱瘓、醫護出走。奇美醫學中心院長林宏榮也說,對醫院而言競爭成為醫學中心可以「分錢、分總額、分病人」,但建構「區域醫療網」才能把病人照顧好。

    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TSEF)、台灣研究基金會、台灣健康保險學會(THIA)與台大公共衛生學院連續兩日舉辦「健保30永續研討會」。陳志鴻今致詞表示,實施全民健保最開始是有延續公保的轉診制度,但分級醫療與轉診制度取消,民眾自由就醫,導致集中到醫學中心、急診壅塞癱瘓,也造成醫療人員離開,沒有推動轉診制度、分級醫療是原因之一,若當年堅持堅持分級醫療轉診制度,可能就有不同面貌。

    林宏榮表示,知名管理學家彼得・杜拉克曾說,「50公里以外的醫院,跟民眾沒關係」,在地方上,真正重要的是如何形成轉診體系,照顧好病人。他說,醫院分成三個層級,病人接受到的照顧反而破碎化、不連續。台灣目前各級醫療院所分為基層診所、地區醫院、區域醫院、醫學中心,應分為醫院、診所二層級即可,由醫學中心領導,強化區域內上轉、下轉機制,也要透過論人計酬支付方式給予一定點數,讓醫院負擔病人整體醫療照護,分級醫療要有完整的區域醫療網,病人才能獲得連續性照護。

    衛福部長邱泰源指出,區域醫療照護的確是民眾所需。社區醫療群由基層醫師形成第一道防線,家庭醫師進行整體性照顧,中小型醫院執行長照、療養等需求,醫學中心、區域醫院扮演急救責任醫院角色。未來若讓區域醫療網自我管理健保財務,醫院就會強化健康促進,形成自然的雙向轉診,漸少醫療資源消耗。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台灣目前面臨「人口老化、出生率低」雙刀,人口結構影響醫療的情況下,人力一定短缺,分布又不均,加上醫療成長需使用新藥新科技很貴,「整體就會很慘」。

    吳明賢指出,分級醫療的目的是要讓醫療體系可以永續,最重要是要提升慢病照護品質、深化急重難醫療量能。大醫院要照顧急診、重症、難病,但給付偏低,只能靠門診、業外和自費收入維持。社會高齡化及新醫療科技導致醫療花費成長,健保總額制卻以最少的錢要求做最多的事,並不符合人性。

    前監委、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董事長黃煌雄向賴清德總統喊話,健保要永續,需要領導者的政治意志與決心進行改革,躬逢健保30週年,這樣的機會比任何人都好,應把握機會,為健保永續下一個30年的里程碑上,留下重要的歷史腳印。
    綜合中心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