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林芳郁患褥瘡遭指責 林靜芸駁斥:先生從未臥床

    2025-07-04 19:48 / 作者 陳怡穎
    整型外科醫師林靜芸6月22日上午在《謝謝你留下來陪我》新書發表會上分享寫書歷程。李政龍攝
    整形外科醫師林靜芸近日出版新書《謝謝你留下來陪我》,剖白親自照顧罹患失智症的丈夫、心臟外科權威林芳郁的心路歷程,其中記錄了她親自幫林芳郁處理褥瘡的經歷,卻引來外界部分聲浪批評,對此,林靜芸今(7/4)在臉書發文還原照護經過,強調「先生從未臥床」。

    林靜芸在臉書發文,首先感謝外界對《謝謝你留下來陪我》一書的熱烈回響,然而書中關於林芳郁得褥瘡的情節,經過部分媒體轉載、網友放大檢視後,卻在網路上引來罵聲,有人質疑她「褥瘡是因為沒有幫病人翻身,照顧不好」、「臥床的病人需要拍背翻身,這是常識」,還有人說「我奶奶臥床七年睡氣墊床,沒有褥瘡」。

    林靜芸說,她虛心接受所有質疑和好意,書中雖然有詳述林芳郁得褥瘡的過程,她還是想在臉書公開向大家解釋,這也是讓大眾更加了解褥瘡的好機會。

    她強調,林芳郁雖然生病,卻從未臥床,日常可自行行走,並有照護員陪同外出。事發當天,她因看診不在場,照護員表示林芳郁運動後疑似短暫昏厥,在地面短暫躺臥休息,當晚洗澡時她發現林芳郁背部皮膚變色,第一時間即進行緊急處置,並讓丈夫改睡氣墊床。

    不料使用氣墊床後,林芳郁在睡夢中翻身摔落,所幸無大礙。因安全考量,他們最終放棄氣墊床,改以其他方式照護,所幸林芳郁的褥瘡在早期擴創和勤換藥之下,歷經9個月後痊癒了。

    林靜芸表示,褥瘡並非僅發生於臥床病人,根據後續體檢發現,林芳郁因失智症藥物影響出現腎功能衰退與貧血,造成局部血液循環差,加速褥瘡惡化,「這也是我很快就為林芳郁作清創手術,擴清的傷口仍大如鵝蛋的主因。」

    林靜芸指出,褥瘡往往被視為照顧疏失,但已有整型外科的醫學文獻證實,心血管疾病、營養不良、自體免疫問題皆是誘因。她也分享,自己門診常遇到照顧者因病人褥瘡深感自責,有位照顧媽媽15年的兒子,因自認不周讓媽媽發生褥瘡,導致出現憂鬱、失眠症狀,「那位兒子的心情我完全能理解,傷口雖在病人身上,照顧者心裏的痛其實比病人還痛」。

    面對有網友建議「用氣墊床就不會發生褥瘡」,林靜芸也回應,「把褥瘡都歸責給照顧者,不盡公平;誤以為只要勤翻身,反而會忽視其他病因」,氣墊床對長期臥床者確有幫助,但對於仍具行動能力的患者,若未加裝護欄,反而可能造成跌落意外,提醒民眾應依個案狀況謹慎使用。

    最後,林靜芸也藉此呼籲,褥瘡非不可治癒,「有褥瘡問題,請向在地整形外科醫師諮詢,現在許多新的醫療科技能夠治療,讓褥瘡不臭,順利癒合,不是夢了!」

    陳怡穎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