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2025年世界視覺日(World Sight Day),新光醫院舉辦「守護視界 睛彩由你定義」眼科衛教展,呼籲及早檢測與治療的重要性。游騰傑攝
「黃斑部病變」衛教大使郭子乾今(9)日現身衛教記者會時透露,他母親的一位朋友罹患此病後,出現分不清白天與黑夜、食慾不振、對生活失去興趣等症狀,最終不幸走上輕生一途。也因此,當岳母被診斷出相同疾病時,他格外關心與重視。
郭子乾。游騰傑攝
郭子乾並以幽默方式模仿前行政院長蘇貞昌經典「衝衝衝」,也模仿起總統賴清德的語氣表示:「視力若看不見,人生就變成黑白的。眼睛是靈魂之窗,若沒照顧好,前方的路就會模糊不清,看顏色也會一蹋糊塗,包括藍色、綠色、白色,都會混為一色。」
洪子仁。游騰傑攝
為響應2025年世界視覺日(World Sight Day),新光醫療財團法人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舉辦「守護視界 睛彩由你定義」眼科衛教展,透過互動式體驗,提升民眾對黃斑部病變的認知,並呼籲及早檢測與治療的重要性。
視線扭曲、變形,視野中央有模糊黑影,可別以為揉揉眼睛就沒事了,這很可能是黃斑部病變的警訊,根據研究顯示,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50歲以上人口失明的主因。且逾七成患者是由單眼發起,平時難以察覺,部分患者就醫時視力早已受損嚴重。
根據台灣眼科醫學會研究顯示,台灣每十位65歲以上長者就有一位,約24萬人是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患者。而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分為乾性和濕性兩類型;其中,濕性黃斑部病變是因眼底不正常的新生血管滲漏血液與液體,導致黃斑部出血、水腫,使視力在短時間內惡化。
中華民國視網膜醫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視網膜中心主任鄭成國醫師指出,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分為乾性與濕性兩種,其中濕性病變因眼底不正常的新生血管滲漏,導致黃斑部出血與水腫,使視力在短時間內急遽惡化。儘管濕性黃斑部病變僅佔總病例數的一成,卻是造成近九成黃斑部病變患者失明的主因,也是50歲以上民眾失明最常見的病因。
鄭成國表示,黃斑部病變最棘手之處在於,初期通常從單眼發病,由於大腦的融像作用,另一隻健康的眼睛會彌補受損視力,讓患者難以察覺。根據2025年亞太視力健康調查顯示,不到三成的民眾有定期進行眼部篩檢,導致許多患者就醫時,視力已受到嚴重損害。
鄭成國分享,曾有一位年近五十歲的患者,其單眼視力驟降至不到0.1,但因另一眼視力正常,日常生活中完全沒有發現異狀。直到某次無意間遮住單眼,才驚覺兩眼視野差異甚大,就醫後才發現已罹患黃斑部病變超過半年。鄭醫師強調,定期眼部篩檢對於潛在患者來說至關重要,能幫助及早發現並及時治療,避免雙眼都受到嚴重影響。
鄭成國強調,濕性黃斑部病變雖然是不可逆的疾病,但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能有效控制病情。目前治療方式多元,包含單一機轉的「抗內皮細胞生長因子」 (Anti-VEGF)藥物,以及同時抑制「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和「血管生成素」的雙重機轉藥物。這些藥物若符合健保事前審查標準,最高可申請共14劑給付,大幅減輕患者負擔。
鄭成國提醒,民眾每天可花10秒進行「睜一眼、閉一眼」的自我檢查,利用家中的磁磚線條或阿姆斯勒方格表,留意是否有線條扭曲或中心黑影。此外,建議民眾可透過一年一次的定期眼底篩檢,及早發現潛在的黃斑部病變風險,為自己的視力健康把關。
《太報》關心您,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安心專線:1925(24小時)
‧生命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