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別叫我勇消2-1】戰友救溺殉職⋯基層消防張詠惟:為何國家連1%的努力都很難?

    2025-07-19 09:00 / 作者 陳玠婷
    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理事張詠惟,同時也是桃園龍潭分隊的基層消防員,他了解體制是如何影響消防員的生命安全。李政龍攝
    7月8日,新店廣興橋下一艘亮紅色的動力式救生艇( Inflatable Rescue Boat,IRB)載著5名消防員去救溺水民眾,船艇在湍急水流中翻覆,船底的黑像預告什麼似的,任由他們消失在白花花的水中,短短幾分鐘釀2死3傷。殉職的是37歲的吳恩碩與36歲的張敬謙。

    出事後那幾天,網路上和新聞重複播放船艇翻覆的瞬間畫面,彷彿在強調他們的遭遇是多麼讓人悲痛不捨,讓人疑問的是,若從情緒延伸到實際面上,這次事件究竟能不能為社會、體制狠狠上一課嗎?以後還會發生類似案件嗎?救援團隊能安全完成任務嗎?雖然再小的任務都有風險,但要丟失能掌握的1%嗎?

    這些問題答案,應是台灣基層消防員長久以來的叩問,以生命為代價的叩問。

    事實上,除了吳恩碩和張敬謙,近10年來,超過43名消防員因公殉職,有些人葬身火場,有人被水箱車翻覆重壓,或在救災途中被聯結車撞上殉命、訓練時溺水身亡……樁樁件件都讓第一線消防員張詠惟深有感悟,為此,他出任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理事、內政部災害事故調查委員會基層消防團體代表,研究每樁案件的緣由。

    然後張詠惟獲得一個結論:沒有消防員能預先得知死神何時蓋棺,可是台灣必須面對相關體制僵化,人民教育不足、工程缺失、消防人力與設備不足等問題,否則「就像起司理論,當每個問題連成一線災難就發生了。」提出改善方法已是刻不容緩程度。

    他認同消促會推動「消防員專責分化」、「消防員納職安法」、「公職人員工會合法化」理念,拒絕制度再度辜負夥伴們犧牲珍貴生命,像吳恩碩那樣。他語帶哽咽地說:「恩碩是我在消促會的夥伴,他出事後我暗自希望那不是他……。」

    消防員忠烈祠_近10年全台重大殉職案件

    2014年高雄氣爆:高雄市前鎮區街道發生中石化丙烯管線洩漏事件,在前期調查洩漏地點與物質前,即發生多起爆炸,釀32人死、321人傷慘劇,為台灣史上最嚴重化學物質爆炸事件之一。其中死者中含7名消防員,24名輕重傷。
    殉職名單:莊政潔(33)黃國棟(46)陶廷舟(46)劉耀文(50)王中(50)黃尚強(57)林基澤(62)

    2015年桃園新屋大火:新屋保齡球館原被鑑定20年嚴重違建,應在30天內拆除,後被改為無立即拆除必要。火災發生時,鐵皮鋼架閃燃燒塌,6名消防隊員不及逃出,被發現時遺體壓著鋼筋鐵皮、嚴重燒傷。
    殉職名單:蔡長融(21)張桂彰(22)陳彥茗(22)陳鳳翔(26)曾重仁(27)謝君傑(29)

    2018年桃園敬鵬大火:化學工廠存放2000公升柴油及大量腐蝕性化學藥劑,火災加上突發爆炸,7名消防員撤離不及,6人殉職、1人重傷。
    殉職名單:林尉熙(22)林伯庭(22)游博瑜(24)余佳昇(27)李翰霖(44)游曜陽(47)

    2023年屏東明揚大火:明揚國際工廠存放違量化學物質,大火引起大爆炸造成10死98輕重傷。其中4名死者是消防員。
    殉職名單:陳柏翰(32)賴俊儒(33)施寶翔(37)鍾吉垣(38)

    2024年新竹晴空匯大火:2名消防員協助住戶疏散時疑因氣瓶耗盡,雖有發出求救訊號,但因現場濃煙瀰漫、且救援團隊無法確定2人受困地點不幸殉職。
    殉職名單:周立鑫(34)李詠真(39)

    另有2019台中百慕達紙器廠火災,特搜隊員謝志雄及張哲嘉探查起火點時不幸遇難;2021年彰化喬友防災旅館大火,消防員陳志帆在等待救援期間氧氣不足致死等等。


    桃園新屋保齡球館大火帶走5名消防員生命,當時多縣市基層集結市府要求真相。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提供


    消防員第一天遇震撼教育 他仍天真:悲劇不會發生在我身上

    今年是張詠惟當消防員第7年,他沒有什麼英雄夢,踏入這行的原因很實際:本科專業運動資訊傳播血汗低薪,所以他退伍前就打算好了,「我那時在台南永康當消防役,會跟著消防員出任務,役男除了不能進火場之外其他什麼都要會,既然是這樣,我去打聽消防員的薪水,發現比較好,花4個月準備消防特考,複試通過的時候剛好銜接退伍。」

    歷經內政部消防署訓練中心魔鬼訓練1年,在每8、9人就淘汰1人的賽制下,張詠惟順利通過考驗,並拿到基本7大證照–救助訓、消防設備師、救護技術員EMT1與EMT2、救生員、R1急流救生、基礎化災搶救。

    說及自此,張詠惟忍不住抱怨,第1個月軍訓很不合理,「消防隊是團體生活,上面為了讓消防員服從指令,想很多辦法磨平消防員個性,譬如半夜睡到一半會突然被叫醒,規定3分鐘內完成任務,像是左右腳不同顏色鞋襪,手拿什麼、去哪裡集合等等,我認為這部分有調整空間,畢竟配合不代表無條件服從,基層應對掌權者要保持正向健康的質疑態度。」

    不過,抱怨再多,他仍珍惜這個機會,分發時選桃園龍潭分隊服務。

    張詠惟今年30初,消防員資歷6年,他曾因加入消促會等原因調職回到龍潭分隊。李政龍攝


    他記得,剛入職當天就遇到敬鵬大火,當時區隊長就對他們這群菜鳥消防員直接掀開火場無情的事實,說「現在有6名學長被壓在火場,如果有人想退現在走,我不會攔」。

    這句話表現上雖不留情面,但深入去想,並不是每名消防員都能克服生命被剝奪的恐懼,趁早退出,對自己和團隊都是負責任的態度。

    張詠惟沒有被嚇倒,他說當時自己仍天真,「消防役之前,我完全沒有親眼見過火災現場,連濃煙都沒有見過,」因此,他和一般消防菜鳥都抱持著「那種事不會發生在我身上」的想法,直到後來救火救護經驗深刻理解生死無常的真意。

    第一次離死亡很近 他憂無法平安走出去

    張詠惟分享,第一次離死亡很近的經驗是2021年12月的平鎮玻封電子廠大火。

    由於玻封廠內存放化學物質且易燃,桃園消防局派出29輛消防車、76名消防員救災,而他在許多未知情況下被指派擔任先鋒執行兩大任務,「第一是我得走到1樓最裡面把化學瓶關掉,但我根本不知道那是什麼化學物質,第二到三樓把對外鐵捲門鋸開。」

    張詠惟還記得玻封大火時看到無塵室內化學物質產生五顏六色的火。示意圖,太報繪製


    張詠惟語氣雖雲淡風輕,細節卻記得相當清楚。為避免救災灑水會觸電,台電會協助切斷現場電源,因此,火災現場非常暗,「我們首批進去的3個人抵達3樓時經過兩個房間,一間疑似無塵室,裡面火焰明顯五顏六色,裡面一定有化學物質。另一間的能見度只有10公分,地上是不知名的液體,踩上去的感覺讓我們知道絕對不是水,但沒辦法,我們得穿過這一間才能到鐵捲門。」

    那時他邊走邊推估最壞情況,火會不會從後方阻斷退路?或者前方爆炸了,3人逃無可逃?想到心都涼了,「不知道我們還能不能走出去……」

    消防員急需投入救災,即便他們對現場所知甚少。李政龍攝


    幸好,任務順利完成,3人安全撤退,那場火災也無人傷亡。回想當時,他感嘆,「那10幾分鐘是我人生最漫長的一段時間。」命像撿回來的一樣。

    也因為如此,張詠惟不忘檢討缺失,「我們3人是混編,來自不同單位,其實這樣安排很危險,因為我們沒有合作默契。」

    另外,消防員時常體驗救不回來的遺憾,張詠惟永遠記得消防役時期,某次出勤國道重大車禍救援案件,那場車禍相當嚴重,其中一輛小轎車被削的車頂都沒了,駕駛滿臉是血,眼睛直望前方,副駕駛當場死亡,「我那時抬著擔架要去後面救一個阿姨,經過那台『敞篷車』看到副駕的頭顱被削掉部分,我能很清楚看到腦組織,而且那傷口切面很平整,那畫面連本職是醫生的消防役都受不了,我至今都忘不了,只是慶幸心裡沒有受太多影響。」

    消防員每年緊急救護出勤次數相當可觀。示意圖,廖瑞祥攝


    後來他救援的阿姨原本在救護車上還能應對回話,抵達醫院才知體內出血嚴重,幾天後去世。「這件事讓我很震撼,而我們消防員最怕的是看到民眾或學長學弟受困卻救不了,只能眼睜睜看著他們倒下,」那種無力痛苦非常人能忍受。

    廣興橋溺水案2人殉職 這件事本來不該發生

    提到吳恩碩,張詠惟沒有掩飾自己的傷心。

    廣興橋溺水案發生當下他正在隊上執勤,看到群組和電視都在討論這件事,他職業病發作,第一個念頭是要著手進行災害報告,過沒多久報出殉職人員名單,他才知吳恩碩罹難,「可能事情太突然,我當下來不及有情緒,只是木木的想為什麼是他啊?為什麼他明明清楚體制缺失,卻還是敗給體制……」

    新北市消防局8日至新店區廣興橋下游瀑布搜溺,發生救生艇翻覆意外。讀者提供


    張詠惟坦言,目前案件仍在調查中,很多細節還不能對外透露,但消促會想提出2點質疑,一是為什麼充氣式救生艇超載?二是5名消防員都是急流救援R1等級,他們還沒有接受溺水救生技能訓練,只能自救。

    他解釋,急流救生分3等級:R1是初階,學自救;R2進階可救人;R3是系統性團隊救援。因此,他推估,吳恩碩當下可能不知道自己即將面對什麼危險。

    「我只接受到R2訓練而已,而且1年複訓次數可能只有1次,不該是這樣。」他認為,火災、溺水、車禍、山難等各式各樣災害都有相對應的專業救援技能和知識,且需長年累月不斷學習深化,政府應促成救災專責化才對,「消防員的教育訓練不夠專精,所以沒有辦法預知要面對什麼危險,我認為這是體制問題,直白地說,我們消防員除了穿消防衣、懂一些技能之外,與一般人沒有什麼差別。」

    消促會與友會們在廣興橋溺水案後,到行政院與新北市府前開記者會提出3大訴求,包括救援專責化。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提供


    張詠惟哽咽地說,吳恩碩走後,他哭了2天,整整一個禮拜沒辦法好好做事,不過,接下來他會打起精神繼續推動消防改革,不要辜負恩碩的犧牲。

    陳玠婷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