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7 14:21
政府擴大試管嬰兒人工生殖補助計畫,上路三年,迄今已協助超過2萬1,514對夫妻迎接2萬4, 653名新生兒。國民健康署今(17)日指出,去年超過8,164對夫妻成功生下9,034名試管寶寶,較112年8,536名、111年7,083名增加,連年都有成長,同時呼籲把握女性25至35歲黃金生育期,及早規劃並善用補助資源,實現生育夢想。
2025-01-21 16:22
臺大醫院今(21)日公布「臺灣不孕症治療(試管嬰兒)擴大補助政策的投資報酬率」研究,顯示政策投資報酬率達5.68倍(淨稅收)與21.87倍(總稅收),不僅提升試管嬰兒出生數,更創造長期財政價值,具顯著經濟效益,證實這項政策是具顯著經濟效益的國家衛生政策。
2024-10-23 10:42
民眾黨立委陳昭姿22日出席總質詢時,指行政院性平會多次阻擋代孕合法化,之中委員是「態度偏激、心理變態」,遭到民進黨立委黃捷抨擊「驚人的歧視言論」。對此,陳昭姿昨深夜發文,提出10點聲明,反問黃捷「你力推單身女、女同適用人工生殖法借精生子,也是透過權力實現個人利益嗎?」
2024-08-19 11:44
衛福部國健署今(8/19)舉行「助愛茁壯迎好孕」記者會,國健署指出,自110年7月起實施「擴大不孕症治療(試管嬰兒)補助方案」,3年來已成功幫助1萬8千多對不孕夫妻、迎來2萬多名試管嬰兒,除低收及中低收入戶每次補助上限為15萬元之外,一般夫妻首次申請最高可獲補助10萬元,再次申請最高補助6萬元,妻年齡未滿40歲每胎最多可獲補助6次,年齡在40-45歲間,則每胎最多補助3次,讓更多有需要的家庭都能受惠。
2024-07-29 18:33
國人因有晚婚與遲育趨勢,不孕問題增加,無法自然生育的夫婦需透過人工生殖,甚至接受他人捐贈精子或卵子進行人工生殖。國健署說,社群網路上會有網紅分享「出國捐卵」賺取營養金,甚至宣傳可順道出國旅遊,兼賺高額營養金。根據《人工生殖法》第31條規定,意圖營利,從事生殖細胞、胚胎之買賣或居間介紹者,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2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金。
2024-06-16 11:04
臨近暑假,坊間竟傳出有不少地下仲介業者鎖定台灣女大學生,趁放假到中國捐卵賺錢,符合4大條件者最高可拿到32萬營養金,比台灣高出2倍,且從面試到中國動手術,只需2周即可完成,家屬可自費陪同,吸引不少人關注。
2024-05-14 17:27
衛福部國健署今年召開2場人工生殖法公聽會後,終於在今(5/14)日正式預告「人工生殖法草案」,不僅開放較無爭議的同性伴侶、單身人工生殖合法,較無共識的代理孕母也在適用範圍內,即日起預告至7月13日,目標在今年底送入行政院。
2024-05-11 07:00
台灣自2020年人口首次呈現負成長,2023年新生兒數創新低,少子化問題嚴重,也有不少人深受不孕所苦,一名高齡許太太求子血淚史艱辛,因不孕症多年,經多次試管「反覆流產7次」,胎兒竟突然沒心跳,醫師揪出恐與免疫系統有關,經診治後,終於一圓求子夢,歡喜迎接母親節。
2024-03-26 15:59
「人工生殖法」修法是否讓代理孕母合法化引發社會討論,朝野立委紛紛提案修法。民進黨立委黃捷今(3/26)質詢時指出,現行人工生殖法非常可能違憲,因為僅保障異性戀不孕夫妻,她主張納入同志配偶跟單身女性。衛福部長薛瑞元回應,目前正在修法,也彙集各界意見,之後會把修法版本送到行政院,力拚上半年送國會審議。
2023-12-29 11:29
「擴大試管嬰兒補助方案」從2021年7月開始施行,據最新統計資料顯示,截至今(2023)年12月12日止,共有1.5萬名試管嬰兒健康出生;國健署婦幼健康組副組長蔡維誼提醒,若有生產計畫,無論是自然生產或人工生殖都要早點做,據統計,人體生產風險呈現「U字型」,最理想年紀介於25至35歲,早於25歲或晚於35歲生產,相關風險都會提高。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