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7 08:00
近期全球發生多起大地震,緬甸發生規模8.2強震、巴布亞紐幾內亞出現規模6.9地震,根據日媒統計,今年3月下旬一口氣發生10個地震。全向科技房產中心創辦人劉永昌指出,國內因營建成本高漲影響,傳統「剛性抗震」工法,以增加鋼筋、水泥磅數來提升建物耐震性能,若想蓋到媲美核電廠耐震等級,每坪營建成本將大增10萬至20萬元,若師法日本,引進最新一代「半剛接耐震」產品,可讓每坪營建成本僅增加7000元到2萬元。
2025-03-13 17:28
面對房市景氣寒冬,主要建商仍依規畫推案,知名的大陸建設今(3/13)日公布,將公開銷售住宅專案涵蓋台北市、台中市及新竹縣竹北市等五大區域,合計總銷金額約393.3億元,30至50坪的產品將占推案的79%。大陸建設執行長廖淳森表示,央行第七波管制措施主要是管制資金流入不動產比重,目前已回歸到剛性需求,短期房價屬於價穩量縮的格局,也看好全年經濟成長動能拉抬不動產。
2025-03-04 16:41
在政府持續推動綠建築政策,綠建築核發量創新高,據內政部最新資料,2023年我國已核發建築物綠建築標章與候選綠建築證書件數高達1150件,相較2022年增加112件、年增10.79%,更是歷年最高,與2014年相比,大幅增加578件、增幅101.05%,超過1倍。專家分析,主要與「綠建築建案需求高」、「綠建築賣價好租金高」、「可爭取容積獎勵」等三大因素有關,估計未來綠建築在大趨勢下,量能將持續攀高。
2025-01-09 15:41
受到銀行滿水位與央行祭出房市管制措施,近期預售市場買氣大降溫,建案出現賣不動的窘境,對於已請建照不得不推案的建商、都更或危老重建實施者面臨困境。全向科技房產中心創辦人劉永昌分析,目前建商營建成本高漲,大幅降價吸引買氣的空間有限,如何凸顯產品價值與特色,將是建案脫穎而出的最佳解方,由於近年地震激增,引爆耐震宅需求,只要「提高建案耐震力」,購屋者普遍都願意買單,將是2025新案「保價、順銷」的突破點。
2025-01-08 16:43
新北市三重區近期傳出建案鄰損事件,讓小坪數基地改建再成為議論焦點。住商機構觀察新北市政府數據,截至2024年11月中旬為止,新北市共核准587件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重建計畫,其中220件為基地坪數小於100坪,堪稱「鳥籠危老案」,而最小者基地面積更僅14坪。專家認為,小基地建案不僅施工不易,且營建成本高昂,建議自住民眾需慎選此類案件。
2024-12-29 21:54
行政院長卓榮泰昨天(12/28)宣布,高鐵南延屏東確定改採「高雄案」。外界認為卓榮泰等於推翻今年1月,前行政院長蘇貞昌拍板的「左營案」,也讓藍營痛批綠營派系鬥爭。對此,前行政院發言人丁怡銘今天(12/29)表示,路線評估團隊,無論蘇內閣或卓內閣時代都是同一群人,都一樣尊重他們的專業,沒有什麼派系問題。
2024-12-08 07:10
近一年來,預售市場賣翻天,在營建成本持續高漲下,一旦建商或開發商爆出財務狀況不佳,恐無法如期交屋,甚至爆發爛尾樓爭議。專家建議,現行5種履約擔保機制中,最能保障到民眾權益的是「價金返還保證」,無奈實務上採用的建商比例不多,且多由建商選擇是否採取此機制,應該師法日本,強制提供一定的保證金或投保責任險,才能達到保障消費者的目的。
2024-11-29 10:24
根據591新建案統計全台生活圈房價,漲勢前十名地區涵蓋全台各地,其中,位於基隆暖暖區的「八堵車站生活圈」,更是打趴六都奪冠,資料顯示,當地去年還可見2字頭,沒想到才短短一年就飆到近47萬,不僅較去年同期大漲逾1倍,每坪更比去年貴上24萬元,以常見30坪的大樓產品來算,晚一年就得多付720萬元,此金額已足夠在周邊買下一間中古屋,相當不可思議。
2024-11-13 08:44
近年板塊運動活躍,全球面臨地震隨時來襲的威脅,台灣不僅芮氏規模5以上地震頻繁,光是今年前9個月芮氏規模6以上地震就有10個。全向科技房產中心創辦人劉永昌指出,大地震來襲,整個地動能量由大地傳至建築體,此時建築結構體的一樓,就首當其衝的承受地震能量輸入體,研究發現,大樓倒塌造成傷亡的原因,約95%歸咎一樓柱體嚴重破壞,因此,提升建物一樓柱體的耐震能力,成為確保居住者安全的重要關鍵。
2024-10-28 10:02
內政部日前公布最新全國的購屋壓力指標,第2季全國房貸負擔率高達46.02%、直逼5成,創下歷史新高,而台北市房貸負擔率更是驚人的70.69%,相當於家庭可支配所得有7成都在繳房貸,連東部或傳統農業縣市的房貸負擔率都超過4成,全國僅剩基隆市房價在「合理可負擔」。專家直言,房市將出現兩大隱憂,一是人口集居的都會區 ,恐發生買不起、租不起;二是缺乏所得支撐,房價有泡沬疑慮。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