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於桃園舉辦反罷免造勢晚會。路透社
台灣史上規模最大的首波罷免投票將於本周六7月26日登場,24名國民黨立委及新竹市長高虹安面臨去留考驗,只剩下最後四天時間,雙方陣營紛紛把所以力氣用在宣傳動員。對此,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發文分析,雙方都展開了最後的訴求,但均無決定性優勢。
長期關注台灣政治文化的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發文分析,反罷免陣營在上週末展開大規模行動,國民黨於台北、新北、桃園與台中等地舉辦多場集會,呼籲群眾踴躍投下「不同意」票,現場吸引大量支持者參與。
小笠原欣幸分析,國民黨近來士氣原本因連署爭議一度低落,但自6月下旬藉由批評總統賴清德的演說後,似乎成功凝聚聲勢,重新提振了組織動能與反罷免氣勢。
另一方面,主張罷免的一方則積極在社群媒體上發起「百工百業挺罷免」行動,透過Threads等平台鼓勵民眾以自身身分訴求支持罷免。此一草根運動迅速擴散,引發社會各界熱烈響應,許多來自不同職業與家庭背景的民眾紛紛表達立場,激起廣泛討論以及不少迴響。
小笠原欣幸最後直言,他認為「關於罷免投票的走向,目前雙方均無決定性優勢,處於情勢不明的狀態。」究竟誰能在最後3天掌握主導權,將決定此次罷免案的成敗,更將牽動台灣政治版圖的重新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