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風機國產化政策鬆綁 外商對台灣離岸風場開發重燃興趣

    2024-12-10 18:04 / 作者 吳馥馨
    海龍計畫執行長暨專案總監柯廷灝(Tim Kittelhake)。吳馥馨攝
    經濟部日前正式宣布離岸風電國產化政策正式鬆綁,未來離岸風電3-3期不再納入強制性的產業關聯性計畫(IRP);海龍計畫執行長暨專案總監柯廷灝(Tim Kittelhake)分析表示,相關政策鬆綁有助外商投資者對投資台灣第3階段區塊開發重燃興趣。

    但柯廷灝也說明,海龍計劃是由三井物產、北陸能源Gentari等三大股東聯合開發;至於誰有意再投入第3階段風場開發,將由股東各自討論後決定。

    海龍計劃今天與媒體交流,除了說明海龍風場建置進度,也分享對台灣風場產業發展的觀點。

    柯廷灝表示,雖然海龍計劃當初有很高的「國產化」承諾,但因考量到本土供應鏈尚在起步階段尚未成熟,故而施工期程已保留充裕的時間彈性,放慢施工步伐、讓本土供應鏈跟上腳步,故而在執行國產化過程,沒有遭遇太大阻礙。

    海龍風電採購西門子歌美颯台中機艙廠組裝風機機艙,風機裝置容量14MW,風機直徑222公尺,猶如棒球場那麼大;風機高度相當於一座新光三越站前店或半座台北101大樓。海龍風電提供


    如今「國產化」政策已鬆綁,他認為第3階段開發商未必不會再採用本土供應鏈,考量點包括採購本土供應鏈可以減少運輸成本,也避免因中共軍演等外在因素而無法及時到港的風險;但前提條件仍是本土廠商要有價格優勢。

    柯廷灝說,台廠供應鏈也有能力打國際盃,加入日、韓風場開發,但關鍵是成本能否與印尼、越南競爭;若台廠能引進自動化生產,透過機械設備輔助降低生產成本,就有助降低成本;而一座水下基礎設施的重量就像是1,000輛特斯拉電動車的重量,海上運輸不成問題。

    海龍離岸風電計畫如期推進,水下基礎等關鍵風場部件陸續完工交貨。海龍風電提供


    此外,本土供應鏈的供應量能能否跟上風場開發的速度,國際上很多國家是一年開發1-2個風場,但台灣未來5年至少要開發10個風場,供應量能也要跟上。因此,柯廷灝認為,本土供應鏈還有沒有優勢,這是綜合考量後的結果。

    一般預料,川普上台後,再生能源開發腳步可能放緩。柯廷灝表示,這對台灣或亞太地區或許是個好消息,例如目前在美國建設的施工船就能回到亞太地區,也有助降低施工成本。不過,這可能要到3-3期才會看到效果,因為美國目前仍有幾座風場在施工中,這與台灣3-1、3-2期風場的工期重疊。

    海龍計劃今年取得台船製造的63支國產水下基礎基樁,並透過台船環海的環海翡翠輪(Green Jade)完成海龍二號風場37座基礎及海上變電站的安裝。海龍風電提供


    俄烏戰爭也推升風電建置所須的鋼材成本,柯廷灝認為,即便俄烏戰爭結束,但已在戰爭中毀損的烏克蘭鋼廠也要重建,故而鋼材成本不會立即下降,要等到俄烏戰爭、中東戰事都結束後,國際鋼材成本才會走低。

    至於浮式風機技術,柯廷灝表示,雖然浮式風電的優勢是可以開發深水區,但浮式風電相關的水下基礎要用的鋼材更多、成本更高;再者,風機浮動,維修時需要大型懸吊設備,維護成本也相對高。他認為,台灣海峽仍有淺水區,發展固定式風機,相對成本也會降低許多。
    吳馥馨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