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晶片稅衝擊情境分析來了! 台灣對美供應晶片比重達35% 衝擊最大 

    2025-02-11 06:00 / 作者 陳俐妏
    台積電新竹總部的商標。路透社
    川普瞄準半導體晶片,喊出對台積電開徵100%關稅,台積電本周赴美召開董事會,市場預期或有重大投資動作。投顧法人初步估計晶片課稅對台灣影響,台灣對美供應晶片約195億美元,占比35%,高於韓國、中國和日本,晶片稅對台灣影響最大,假設美國對所有晶片課稅,短期產業雖然偏高,但長期有利高階製程和良率佳的廠商。

    以台灣進出口趨勢來看,2024年台灣總出口達4750.7億元,年增9.9%。以區域市場來看,台灣出口到中國比重下降至31.7%,出口至美國比重上升至23.4%。以產業來看,半導體相關商品佔總出口比約35%。

    台灣對美出口也出現結構性改變,以伺服器和筆電產品為高,2017年後美中貿易戰開打,國安考量是美國加大台灣科技產品採購,對美出口佔比從11.7%,大幅提升至迄今的23.5%。其中,伺服器和筆電占比高達47.1%。

    進一步聚焦晶片稅對台灣的影響,2023年美國進口半導體(記憶體、邏輯,類比晶片)金額約560億美元,台灣對美供應晶片約195億美元,占比35%,其次為南韓15%、中國15%、日本5.7%。如美國對半導體課徵關稅,台灣受影響最大。

    市場也好奇原產地追溯的可行性,投顧法人分析,雖然供應鏈複雜,橫跨多國,但透過要求終端產品提供晶片原產地證明,仍有可能追溯。

    進一步假設晶片關稅的可能情境:
    情境一美國僅對台灣晶片課徵關稅,將對產業為偏空解讀。在成熟製程方面,品牌廠或轉單至其他代工廠,影響較大。先進製程方面,台積電具備領導優勢,品牌廠將自行吸收關稅,但中長期可能要求台積電擴大在美生產。而台灣廠商為規避關稅,可能擴大日本、德國晶圓廠投資。

    情境二美國對所有進口晶片課稅,短期對產業中性偏空,長期有利高階製程和良率家的廠商。成熟製程競爭會更激烈,台積電在美國資本支出增加,反而拉大與其他代工廠製造優勢。
    陳俐妏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