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統計顯示,台灣高齡者有申報綜所稅者,股利所得占5成最多 。廖瑞祥攝
台灣只花了7年就邁入超高齡社會,預估今年高齡(65歲以上)人口占比將超過20%;據財政部統計處統計,有申報綜所稅的者,占整體高齡人口57%;由於大多已退離職場,以被動性收入居多,其中2022年平均每人股利所得27.8萬元,男性又為女性的2倍。
財政部最新發布「賦稅指標中的高齡族群概況」,隨著醫療進步及嬰兒潮世代步入老年,預計台灣今年高齡人口占比將逾20%,老化速度與韓國相當,超越多數國家。
根據衛福部2022年「老人狀況調查」,高齡者中約有13%仍有工作,3/4擁有儲蓄或財產,也有部分經營營利事業;有近1/5企業負責人年逾65歲,對2023年營所稅貢獻5成2,資本額逾千萬元之企業負責人為高齡者更占1/3,約半數分布在批發業、投資公司、不動產開發及租售、零售業。
財政部統計,有申報綜所稅者占整體高齡人口約5成7,因多已退離職場;因而以被動性所得收入居多,以股利所得占5成最多,9年來提升18個百分點,顯示參與股市的活躍度上升,平均每人股利28萬元,其中男性為女性的2倍。
受部分高端人士影響,前1/10高齡者的所得,囊括整體高齡者7成4,折算平均每人所得238萬元。
反映人口結構老化,財產稅納稅人屬高齡者逐年增加,2024年房地稅各約占3成,牌照稅占1成5,而贈與稅高達5成。
另外,在高齡女性經濟條件提高下,房、地稅及牌照稅開徵數的男女差距均降至歷年最低。高齡者透過生前贈與,進行財務資產傳承的情形,也相對一般民眾普遍;2024年平均每人贈與總額341萬元(有稅案件為1,604萬元),較整體平均高出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