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塭滯洪池災情。讀者提供
台灣安然度過7月5日世界末日預言,但電力韌性卻在隔天颱風丹娜絲登陸後面臨殘酷體檢。尤其嘉義滯洪池上的浮動式光電板被捲成「抹布狀」、屏東佳冬海域的實驗性離岸光電浮台「殘骸」四處漂流成環保隱憂,光電災情在災後被放大檢視。
雖然經濟部能源署統計,本次光電受損案場只占整體光電設置容量0.4%,但災後畫面仍怵目驚心。既然發展光電是全球趨勢,也是政府不能放棄的能源,《太報》特採訪能源署,本次風災已汲取哪些經驗及教訓,哪些將做為日後政策檢討方向。
丹娜絲颱風從嘉義登陸,最大17級陣風摧毀當地光電設施,其中,新塭滯洪池僅完工5年,就被吹壞5萬片光電板,占整體災損三分之一。能源署副署長吳志偉表示,本次風災光電受損占比僅0.4%,但會汲取教訓,未來光電設置的耐風強度將從14級提升至17級。
目前光電抗風壓程度,中央未訂統一標準,而是依各區地理條件,而有因地置規定。但光電板設置前,在申辦免建照及雜項工作許可時,都需要結構技師檢測,包括光電板、支架都要具一定程度耐風等級。
經濟部常務次長賴建信在立法院答詢時表態,目前屋頂型光電耐風等級約12至14級,未來耐風等級將提高。吳志偉以嘉義布袋、義竹為例,結構技師依循當地建物的耐風壓標準為14級風;但經丹娜絲17級陣風肆虐後,發現當地不少建物主結構都沒問題,但屋頂卻被掀掉;經此風災,將與內政部商討如何精進建築法規,若建物抗風標準提升,屋頂型光電板的抗風標準也將順勢提高,至少要抗17級風。
事實上,本次台灣海峽上的離岸風機全數安然度過颱風,其抗颱標準Class T相當可抵禦17級風,不排除未來納入光電依循標準。
受災光電板多為水上型 與抗風壓能力有關能源署統計,
本次丹娜絲颱風共有33個光電案場受災,占整體裝置容量約0.4%,其中有9個為小型案場。若以光電板數量及重量計,嘉義縣災情約11.4萬片、2,200公噸;台南市約3.1萬片、600公噸。
其中,
嘉義新塭滯洪池光電有約5萬片、965公噸光電受損,災情最為嚴重。新塭滯洪池水面型光電業主為澳商永鑫能源,其母公司為貝萊德基礎設施投資事業體,所發電力沒有售與台電,已簽署CPPA轉售給綠電需求者。
災情也比較嚴重的還有新庄滯洪池、貴舍滯洪池、荷包嶼滯洪池上的水面型光電板;業主皆為元昱光電,其母公司為泰商兩儀集團(MP ENERGY CO., LTD)轉投資的厚聚能源科技公司。這3案場皆由嘉義縣政府向台糖租地做滯洪池使用,並兼設浮式光電板。
吳志偉表示,本次受災光電板多為水上型,與當初設計的錨定系統抗風壓能力不足有關,為因應極端氣候條件,結構將進一步改善。
丹娜絲光電板災情。太報製表
丹娜絲風災受損最嚴重水面型光電場。太報製表
環境部要求限期清理 避免登革熱疫情由於水面型光電設施損毀後,其浮板凹槽積水易成登革熱溫床。環境部長彭啓明在立法院社福衛環委員會答詢表示,待保險公司勘災完畢後,大案場2周、小案場1周內清除完畢,否則可依《廢棄物清理法》開罰6萬至300萬。
至於光電板資源化回收處理方面,彭啓明表示,將當成事業廢棄物處理,目前國內有4家具資源化的處理機構;業者願配合加班,估計將費時1個半月處置完畢。
針對水面型光電目前仍未納環評要求一事;彭啓明鬆口,未來將納入考慮。
新塭滯洪池受災光電板凹槽積水易釀登革熱疫情,環境部已要求業者限期清理。取自黃國昌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