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4月外匯存底5828億美元 央行:升值波動兆元 不影響盈餘繳庫

    2025-05-06 19:35 / 作者 徐筱嵐
    央行公布今年4月底止,外匯存底金額為5828.32億美元、月增48.10億美元。資料照
    4月歷經台股暴跌暴漲、台幣升值,根據央行今(5/6)公布的外匯存底,截至今年4月底止,金額為5828.32億美元、月增48.10億美元。外匯局局長蔡烱民表示,4月增幅較大,主要是外匯存底孳息、主要貨幣兌美元升值,且央行進場調節買匯,三大因素都是正數;另對升值恐造成匯損的疑慮,他也強調,僅是帳面上變化,不影響損益,也不會影響央行今年盈餘繳庫。

    由於4月外匯存底金額為5828.32億美元,月增48.10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紀錄,蔡烱民解釋,外匯存底變動的三大因素為孳息、主要貨幣對美元升值,以及央行進場買匯調節,都讓外匯存底增加,且增加幅度較3月來得高。

    根據央行統計,主要國家貨幣對美元在4月走升,美元指數重貶4.55%,歐元升值4.94%、日圓漲4.48%、英鎊升3.3%、加幣漲3.4%、澳幣升1.86%,新台幣也漲3.58%,只有人民幣小貶0.11%。

    由於近期新台幣升勢猛烈,金融時報》Alphaville專欄報導,台幣若持續升值,央行匯損恐超過2兆,但央行總裁楊金龍回答沒這麼誇張。蔡烱民說明,若以4月外匯存底5828.32億來計算,新台幣每升值1元,會出現約新台幣5828.32億的變動,主要是央行持有的資產中,美債占比約8成,還有歐元等其他幣別,從國外資產換算至國內幣值時,會出現變動。

    蔡烱民指出,新台幣匯價在4月從32元升值到30元,依照前面的金額來計算,升值2元就意味著外匯存底出現超過新台幣1兆元以上的變動量,但不能稱為虧損,屬於資產負債表的準備項目,只會以遞延資產的方式處理,以美國聯準會(Fed)為例,過去在量化寬鬆時,收益會列入遞延資產,而近年出現匯損,則會採取遞延負債,都只是帳面變化,不會影響實際的損益。

    蔡炯民也說,過去帳面上曾出現最大1兆多元的價差,約在2011至2012年間,當時背景是台商回流,推升新台幣匯價升至27元,但不論升值或貶值,都不會影響每年度的損益。

    由於5月是孳息的大月,加上央行月初進場買匯,外匯存底是否有機會再創新高,蔡烱民略為保守的估算,若新台幣兌美元按照匯價30元左右的水準,且主要貨幣對美元的匯率並未貶值太多,評估外匯存底金額有機會增加更多。

    其他主要國家外匯存底統計,4月份,印度5807億美元、增157億;3月份,中國大陸3兆2407億美元、增135億,日本1兆1033億美元、增103億,韓國是3857億美元、增3億元,沙烏地阿拉4296億美元、增209億,瑞士8223億美元、增73億元,新加坡3673億美元、增20億,香港3959億美元、減58億。
    徐筱嵐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