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金研院建議與Fed簽貨幣互換機制 央行提2理由認「無必要」

    2024-10-08 17:32 / 作者 徐筱嵐
    央行分析,我國外匯存底充裕,且央行取得美元流動性的機制完備,國內美元流動性無虞,無須簽署Swap的必要。資料照
    台灣金融研訓院與美國智庫近期進行金融兵推,並在華府發表報告,倡議台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IMF)、與美簽署貨幣互換協定,強化台灣金融韌性。央行今(10/8)說明,我國外匯存底充裕,且央行取得美元流動性的機制完備,國內美元流動性無虞,目前無需與他國央行簽署貨幣互換機制(Swap)的必要。

    華府智庫「捍衛民主基金會」(The 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日前召開研討會,發表與金融研訓院8月初在台灣進行兵推的報告,金研院提出兩大做法,包括加入國際貨幣基金、及台灣與美國簽署貨幣互換協定,加強台灣金融韌性。

    央行今日發布新聞稿說明,貨幣互換機制主要是美國聯準會(Fed)與外國央行簽署貨幣互換機制(Swap),目前與Fed簽署常設性Swap的央行僅有歐洲、日本、英國、加拿大及瑞士等5家央行,均具有與美國關係密切,且其貨幣為主要國際準備貨幣的兩大特性。

    央行表示,Fed曾於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與另外9家外國央行簽署暫時性Swap,以紓緩當時渠等國內美元流動性短缺,惟此種暫時性Swap均已到期;又依據Fed今年10月2日公布資料顯示,僅有歐洲央行與日本央行動用Fed常設性Swap機制,且金額甚小,兩者合計餘額小於2億美元。

    央行指出,我國取得美元流動性的機制完備,主因為Fed另設有「外國及國際貨幣當局債券附買回交易」(FIMA Repo Facility)常設性機制,外國央行運用該機制得以持有的美國公債為抵押品,向Fed借入美元。

    央行強調,由於我國外匯存底持有高度流動性的資產(如美國公債)為主,可透過該機制取得美元流動性;且長久以來,央行也藉由債券附買回融資機制(Repo),以美國公債等為抵押品,向國際金融組織或多家全球主要金融機構借入美元。

    央行補充,外幣資產透過新台幣與美元之互換操作(FX Swap),提供國內金融機構充足的美元流動性,以維持外匯市場運作順暢,目前與國內金融機構承作餘額約800億美元。
    徐筱嵐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