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週四(4/10)發布行政命令,將來自中國小額包裹的關稅,從90%增至120%;圖為美國洛杉磯一間商店門口堆放印有「中國製造」的紙箱。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對全球大多數國家實施新關稅,目前處於90天緩衝期。其中的主要目標中國,遭加徵達145%的關稅。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中國工廠或小商家紛紛以社群平台為工具,宣傳自家的精品名牌「同款品」,並提供直接下單連結,以各種方式規避關稅。不過專家也指出,此法僅有短期效果,問題核心的美中貿易爭端不會因此解決。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報導,中國B2B(商業對商業)平台「
敦煌網」(DHgate)4月中旬在美國突然聲名大噪,原因是中國工廠及商家在TikTok(海外版抖音)等社群大舉發文,宣稱自己是多家知名精品代工廠,鼓吹用戶向工廠直接下單,不論是名牌包、服飾或配件,價差好幾倍,可以省很多錢。
「敦煌網」什麼來頭?「敦煌網」成於2004年,是中國首個B2B跨境交易平台。4月中旬敦煌網在美國爆紅,應用程式(app)下載量全球排名第2,僅次於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ChatGPT。
中國B2B跨境電商平台「敦煌網」。翻攝敦煌網官網
其中交易額最大的海外賣家,第1名正是美國。
敦煌網並非幫買家逃避關稅,而是「降低」關稅。它主打跳過傳統貿易中的批發商與中間商,採「工廠直出」方式出貨。
此外,敦煌網還具備清關能力,簡化進出口報關流程;對賣家而言,資金可更快速回流,加強周轉能力。對海外買家而言,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夠便宜」。
平台下單真的很省?省多大?美國的服飾品牌加價幅度介於100%至300%,配件則高達350%。包括倉儲、運輸及運送在內的物流費,則讓商品終端價格增加約40%。即使如此,從中國平台下單,加上運費和關稅,美國民眾支付的價格仍比本土購買相同商品便宜一大截。
以包包而言,一個幾乎一模一樣的包包,美中商品的價格落差可能達20倍。
在TikTok、小紅書等平台上,近日出現大量以「揭露國際品牌代工真相」的短影音。有中國工廠老闆宣稱,他們做一個愛馬仕(Hermes)名牌包包,成本不過1400美元(約4萬4783元台幣),但在精品門市卻賣3萬8000美元(約121萬5544元台幣),跟他們下單絕對省很大。
TikTok用戶討論中國工廠價有多便宜。取自TikTok
而且美國政府目前亦暫停對800美元以下包裹課稅,至5月2日;敦煌網抓緊機會,提供「關稅護衛計畫」,把訂單拆單分批出貨,檯面上合法規避關稅。
中國賣家也想方設法鑽各種規避關稅的漏洞,包括包裹拆單、模糊標示原產地、透過第三國出貨等方式。
「同款品」?我買的究竟是真貨還是高仿?「同款品」是貿易灰色地帶的具體展現,集中於精品名牌和品牌服飾。敦煌網商家宣稱自己是名牌代工廠,出貨商品的款式、用料都和正品一樣,只是產品上不會有原品牌名稱。
這種商品被消費者稱作「同款品」(dupe),與「仿冒品」(counterfeit)之間的差異,就是灰色地帶。在無法證明真偽的情況下,消費者覺得自己買的是同款品,不過其中必然有並非正品的仿冒品(或稱山寨品),說好聽一點就是「高仿品」。
許多品牌已出面澄清,在中國並未設廠,也就是沒有所謂的「同款品」。
Lululemon位於紐約市的門市。美聯社
科技不是問題源頭 而是現象的推波者TikTok的「為您推薦」欄位,近來關於這類商品銷售的貼文大增,同時間也出現許多「教學文」,手把手教用戶如何在平台下單。網紅也大肆宣傳,在敦煌網就能買到「愛馬仕風」包包,還不用去門市「玩愛馬仕(配貨)遊戲」。
科技本身並非創造這股跨境購物需求,而是將之放大。社群平台、行動支付及跨境平台等科技,讓「尋找更便宜商品」變得更容易。
以敦煌網為例,平台在推廣上毫無遮掩,更視智財權為無物。問題的深層核心恐怕不在於同款或高仿,而是對這類商品以及低價的驚人需求。
敦煌網的爆紅,也顯示傳統的貿易模式已經行不通。中國商家在關稅戰中試圖「倒貨」,在國內增加直播,但就如開發美國以外的中東、東南亞和拉丁美洲市場一樣,這對小商家來說沒有那麼容易。
中國平台下單的購物方式也有風險在這波關稅戰中,美國消費者已嚐到苦頭;原本就已節節上漲的房租、日用品和托育等費用,讓他們更錙銖必較。藍領階級的美國民眾對於價格的敏感度,如今已不亞於中國消費者;他們放棄老牌商品,也對大型零售商失去信心。
在中國平台下單確實能買能便宜很多的商品,但是,其中風險也不少,輕則物流延遲,重則商品瑕疵,若有消費爭議,外國買家不一定能討到公道。
省得了一時省不了一世 根本的關稅問題仍未解決敦煌網爆紅,凸顯的是全球貿易複雜度不斷加深,以及政策規定始終趕不上商人「臨機應變」的現象。
中國平台避稅之舉也只有短期衝單的效果,並未實質解決關稅戰的核心問題。例如同款包反映出的智慧財產權(IP)侵權,一直是美國對中國不滿的主要貿易爭議之一。
在川普的關稅政策下,中國電商平台Shein和Temu都提高售價。美聯社
敦煌網早就被美國貿易代表署列入「惡名市場」(notorious markets)清單,原因正是侵權問題。這一波「敦煌購物熱」,恐怕讓這個平台再度被美國盯上,未來可能祭出懲罰措施。
目前美中關稅戰呈現的是,美方祭出懲罰、中國就找漏洞,這種「貓捉老鼠」的狀態,在科技推波助瀾下更加明顯。
川普關稅意在懲罰不公平貿易行為,以及讓供應鏈轉型。但是問題沒有解決,而現實中,美國物價已高到讓民眾吃不消。
關稅戰已打亂物流、重創供應鏈,廠商面臨大批訂單取消,美國零售商為壓制價格漲勢,施壓供應商降價多達30%,甚至延後付款期限。
《外交政策》指出,中國商家目前的「漏洞、灰色地帶和代理平台」模式,為自己掙得一席之地,但難以稱得上勝利,更不是長久之計。解決中美貿易爭端的根本,在於品質、標準與信賴。網路病毒式傳播或關稅套利,都無法有助於在全球化的下一階段獲得持久信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