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18A已於上半年進入初始批量生產階段,預定今年下半年量產。英特爾提供
路透社週二(7/1)報導,英特爾新執行長陳立武將放棄先前英特爾大筆投資的18A晶圓製程,轉聚焦在14A製程。據悉,陳立武認為,若要和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廠台積電競爭,英特爾只在14A製程上具有優勢。
兩名知情人士向路透社表示,由於18A製程進度延遲,而與其競爭的台積電(TSMC)N2製程早已上路量產,今年3月接棒的英特爾(Intel)執行長陳立武(Lip-Bu Tan)認為,只有聚焦在14A製程,才可能讓英特爾有領先台積電的優勢。
知情人士還說,這項改變是為了爭取蘋果(Apple)和輝達(NVIDIA)兩大客戶的訂單。這兩大客戶目前都仰賴台積電代工生產所需晶片。
然而這項經營策略的改變很可能讓英特爾損失數億、甚至數十億美元。英特爾前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為了讓公司重返晶圓製造霸主地位,砸重資發展18A製程。季辛格先前表示,18A製程技術可讓英特爾達到獲超越台積電的產能。但部分業界分析師指出,18A製程大概與台積電的N3技術相當,而N3製程早於2022年底便進入大量生產階段。
據報導,陳立武已指示相關人員在本月召開的董事會上準備討論選項,包括是否停止向新客戶提供18A製程。知情人士說,由於此決策涉及巨額資金,董事會很可能在秋天的後續會議上才會做出決定。
英特爾透過聲明表示,不會對「謠傳」予以回應評論。聲明中說:「立武和管理團隊正致力於加強我們的發展路線圖,與客戶建立信任度,並改善公司未來的財務狀態。我們已經訂出清晰的聚焦領域,並會採取必要行動讓業績扭轉乾坤。」
去年是英特爾自1986年來首次出現虧損。2024年虧損188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