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資料照。李政龍攝
健保署推動的「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ACAH)」實施滿一年,成效受到肯定,健保署長石崇良今(7/4)日表示,將擴大適應症,從原本範圍僅涵蓋肺炎、尿路感染與軟組織感染等3類失能、行動不便個案,擴大到讓所有感染症都可以在家治療,預計年底前拓展,估計每年將有5萬至7萬人次受惠;另外也將納入居家安寧及症照護,不僅讓病患免於奔波,也有助於釋出醫院病床供重症患者使用。
根據健保署統計,截至2025年5月31日,已有174個醫療團隊、789家醫療院所參與,共收案近3000人,其中75歲以上長者占7成,超過78%個案為完全依賴者(巴氏量表<20分),顯示多數為完全依賴照護的失能者,主要照護對象包括居家行動不便者與長照機構住民。
目前ACAH核准適用的三大感染症類別為:尿路感染(佔49%)、肺炎(37%)與軟組織感染(14%)。根據健保署分析,這些病人在家接受照護的平均治療天數約為6.9天,相較全國平均住院天數約12天,明顯縮短,個案結案後3天或14天內轉急診的比例僅約5%,且每日可為全台減少約106個住院床位。
石崇良今天出席「全民健康保險遠距醫療給付計畫」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時指出,ACAH計畫主要服務行動不便、失能長者,讓他們能在家中接受如同住院等級的醫療照護,減少居家失能或機構住民往返醫院的負擔,增加台灣醫療體系的韌性。
石崇良指出,健保署今年8月也將實施「門診靜脈抗生素注射計畫(OPAT)」,不再限制感染症類型,只要病情穩定、可門診追蹤,即可改在門診持續打抗生素。來ACAH亦將比照OPAT,不再限於三類感染症,而是開放所有感染症類型皆可進行在宅急症照護。
安寧照護也將納入擴大項目。石崇良指出,許多癌末或高齡病患在生命末期會出現營養不良、電解質不平衡、惡病質、疼痛控制需求、甚至需要短期輸液或輸血,這些急性問題若能在家解決,可大幅減少患者及家屬的就醫負擔,並保有病人最後的生活品質。健保署預計9月將該擴大方案送入「健保共擬會」,力拚在11至12月間上路。
根據健保署資料,目前健保的「居家診療計畫」收案人數約8萬人,長照機構「巡診計畫」則服務12萬人,合計服務人口達20萬人。這群人中,每年約有四分之一因感染症需住院治療,因此若將ACAH擴大至所有感染症,每年估計將有5萬至7萬人次可望受惠,預計9月送交健保共擬會,力拚今年11月、12月就可以上路。
此外,健保署也預告,明年起將推動「提早出院」措施,讓感染症病患住院數日後、病情穩定即轉為門診或在宅治療,以縮短目前平均住院天數(約9至10天),目標與OECD國家平均的5天看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