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頭痛學會理事長暨光田綜合醫院神經醫學部部長楊鈞百醫師指出,偏頭痛是全球失能第二大原因,如同一場無聲的「腦內地震」,呼籲民眾正視偏頭痛疾病並積極就醫。台灣頭痛學會提供
偏頭痛是常見卻經常被忽視的疾病,台灣約有超過200萬人深受其擾,其中女性比例特別高。許多人以為只要吃止痛藥就能解決,甚至會透過可樂、咖啡等含有咖啡因的飲料來止痛。然而醫師提醒,過度依賴止痛藥或咖啡因,不僅可能使偏頭痛惡化,還可能引發「反彈性頭痛」,呼籲民眾應求診神經內科。
台灣頭痛學會理事長楊鈞百11日在衛教記者會表示,世界衛生組織將偏頭痛列為全球失能第二大原因,據統計,女性發生偏頭痛機率是男性的3倍,是15至49歲女性失能的主因,且台灣偏頭痛疾病負擔超越日韓,每年造成約2%GDP的生產力損失,相當於370萬個工作天損失、經濟損失達46億元。偏頭痛病人得憂鬱症、焦慮症的機率可達正常人的5倍。還容易因功能障礙、活動減少而導致過重或肥胖。
楊鈞百指出,偏頭痛不只是頭痛,而是具有明確診斷標準的疾病,包括頭痛持續4-72小時、至少具備單側、搏動性、中重度疼痛或日常活動會使頭痛加劇等特徵,且發作時伴隨噁心嘔吐或畏光怕吵等症狀,「偏頭痛不是一般頭痛,而像一場無聲的腦內地震,它會週期性的反覆發作,也常會無預警地發生,嚴重時病人會痛到必須暫時中斷生活與工作。」
社團法人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劉桓睿秘書長強調,台灣偏頭痛族群中約七成是18至50歲的青壯年族群,且因偏頭痛發於女性,女性無酬工作損失(如家務、育兒等)更高達男性的十倍。偏頭痛為台灣青壯年族群的主要健康負擔之一,且其造成的勞動力流失更是一個嚴重的社會議題,「因此我們推動偏頭痛友善職場,希望透過環境營造讓偏頭痛病人獲得理解與支持,減少因病影響工作表現的情況,這不僅是人道關懷,更是減少社會經濟損失的重要策略」。
針對一般民眾對偏頭痛忍一忍就過,自行吃個止痛藥、喝咖啡,甚至先來客速食套餐等迷思,楊鈞百強調,民眾對偏頭痛仍有許多錯誤認知而常用錯誤的方式緩解,實際上「咖啡因確實有急性緩解的作用,但過度依賴則會導致偏頭痛加劇或反彈性頭痛;濫用非專一性止痛藥更會產生藥物過度使用頭痛,反而使病情加雪上加霜。偏頭痛發作的半小時到一小時內是黃金治療期,不要等到痛到受不了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