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專訪】他們都曾成功過 《無米樂》導演顏蘭權拍2種土傻子談夢碎

    2024-09-14 08:31 / 作者 陳玠婷
    《無米樂》導演顏蘭權推出新作《種土》,說著2位種土農夫敗給科技園區的故事。後面是被凱米颱風吹倒的樹,有不可抗拒意外的意義。陳玠婷攝
    希望在哪裡?20年前,紀錄片《無米樂》把台灣農民困境,以及崑濱伯等農民樂天敬天認命的態度,展現世人眼前,至今仍有人提及。然而,高雄有兩個後輩也曾為這片土地努力過:楊安和篤信萬物共生,20多年來努力養回土壤,限量有機蜜棗靠運氣才搶得到;蕭昭仁褪去西裝,終日與髒臭菜渣垃圾為伍,苦熬6年終於捧土聞香和收穫爆甜鳳梨。然而,橋頭科技園區出現將楊安和的土壤變成水泥,先前的努力在一夕間化為烏有,蕭昭仁的有機鳳梨則滯銷,合作夥伴與家人都撐不下去。幸好,兩人的歷程都收在《無米樂》導演顏蘭權新紀錄片《種土》當中,讓觀者看完心情久久無法平息,她也感嘆地說道:「我們都會做夢,但可能沒有作夢的能力。」

    從《無米樂》到《種土》 她見過許多珍惜土地的人們

    今年是《無米樂》問世滿20年,主角崑濱伯等人近年一一年老離世,間接呈現世代演替,而年輕一代農民是否過得相對好些?這答案顏蘭權是肯定的,不過目前需要國家社會集體努力的地方仍很多。

    顏蘭權分享,她自開始拍片以來,找題目都像是一環牽一環,就像921大地震,朋友找她環台記錄災區,她拍了3年,記錄過令人心碎的畫面,自此她決定以後不再拍天災題目;《無米樂》從接宣導片發展成紀錄片,前後再拍3至4年,療癒之前921拍片留下的創傷,後來再拍《牽阮的手》記錄長期投入民主運動人士、醫師田朝明與田孟淑夫婦堅持土地永續的決心,她再次感受到人們無私守護土地的純粹,對此動心不已,後來拍《種土》絲毫不讓人意外。

    講起《種土》起源,顏蘭權說,多年前,金甘蔗影展在高雄橋頭糖廠舉辦,她在影展上認識《種土》的主角之一蕭昭仁(阿仁)。初次見面,阿仁就對她開玩笑說《無米樂》把他害慘了,因為他看完決定辭掉新竹科技園區工作,舉家搬回高雄,在橋頭糖廠附近租地做有機土壤,想救回奄奄一息的土地。

    阿仁(左)與安和哥都是種土的人,阿仁有年輕人般的理想與天真,安和哥則像一名生命哲學家。種土團隊提供


    那時,她覺得眼前這個樂觀到無藥可救的大個兒很特別,別的農夫種米種果樹,但他卻在種土,後來阿仁帶她看土,她才發現上面鋪著一層不自然的白,阿仁解釋,那是化學肥料留下的證明,除草劑讓植物萎靡,整塊地硬梆梆的就像石頭,也沒看到蚯蚓這些生物,真的嚇一跳。

    顏蘭權解釋,她對土壤的記憶一直停留在小時候炕土窯,那時土壤捧在手裡鬆鬆的觸感,很容易翻動,所以眼前的景象讓她一度以為阿仁拿石頭在捉弄她。

    阿仁拿著鋤頭挖著已經硬化的土壤,心裡只想把土種回來。種土團隊提供


    而那次捧土捧成石頭的經驗,也讓顏蘭權意識到忽視土壤被破壞的嚴重性,於是她有了拍《種土》的念頭。在阿仁介紹下她認識高雄棗農楊安和(安和哥),了解安和哥曾用5年時間耐心等待土壤自我修復,爾後20多年來他的有機棗子園有穩定且成功的商業模式,一甲一分地一年收成2萬斤,每年有超過百萬元收入,因此她決定拍這2名外人眼中的種土傻子。

    這不算失敗 但努力不一定會有同等回饋 

    她分享,阿仁到菜市場撿菜市場不要的蔬菜果皮,蒐集路邊樹葉木屑,把這些城市垃圾一車一車搬回堆肥場發酵,用2年以上的時間發酵,轉化成充滿鬆軟的「好味土」,裡面有空氣、水分、有微生物和土蟲的生物,甚至富有土壤獨特香氣,確實幫助他與朋友種出又大又甜、賣相極佳的鳳梨,這個夢,兼具商機。

    不過,阿仁的挑戰似乎是永無止境的,那些廢棄物裡夾雜大量真正的垃圾,捆水果的塑膠繩、貼在蔬果上象徵認證的貼紙、牙線棒,各種想得到、想不到的垃圾好像永遠撿不完,後期遇到28萬顆鳳梨滯銷賣不出去、合作夥伴不堪虧損退場、大雨成災、老婆生病、經濟壓力等等,迫使阿仁決定放棄6年的努力,認分地回到科技業上班。

    阿仁與太太說好,辭去竹科工作要種土圓夢,獲得太太支持,後來他在自己的堆肥場上曾開懷大笑又曾哭過。種土團隊提供


    顏蘭權不說拍阿仁很辛苦,不過有幾次經驗讓她印象很深刻,譬如說,她曾經整個人傾靠在垃圾土壤上取角度,甚至有次不小心踩進菜渣水,當下她已知道整雙布鞋直接報廢了,因為,那股菜渣酸臭味,怎麼洗也洗不掉,殘留在頭髮指縫的味道持續一個禮拜,「我以為踩在菜渣上,沒注意下面是水,聽到阿仁大叫一聲但已經來不及了。」

    顏蘭權斜靠阿仁的垃圾土壤中取景。種土團隊提供


    還有一次,她帶中山大學通識課的學生戶外教學,早上先到安和哥的棗園體驗快樂自然農地,中午去橋頭糖廠玩,下午再拉去阿仁的堆肥場撿垃圾,還規定他們1小時內不許講話,她說,她沒有預先告訴學生要去撿垃圾,就怕學生拒絕,「我有做好最壞的心理準備回去會被學生投訴檢討,結果沒有,他們撿的很認真,遇到拉不起來的還會一起用力,回去後有人還抱我說謝謝。」

    她還說,阿仁看到學生很開心,熱情介紹他的好味土,還問學生他該不該堅持下去,獲得「一半一半」的答案。

    安和哥與他的有機蜜棗果園,他的棗子皮薄,果肉清甜多汁,有一股細緻的果香,顏蘭權說那是外面沒有的味道。種土團隊提供


    顏蘭權分享,自己第一次去安和哥的果園很驚訝,與印象中的慣性果園截然不同,十足野性,乍看之下以為是原始林,裡面空氣特別清新,昆蟲也多。

    安和哥相信把土壤顧好,生態系統就能逐漸完整,到時每一種生物都會主動為農夫工作,不須人類自作聰明介入太多,他(人類)所能做的只是耐心等待、反覆實驗。「安和哥的園子不殺生,有些果子就給蟲吃,毛毛蟲太多就一隻一隻裝在瓶子裡拿去外面放生…」說及至此,她笑說自己以前怕蟲怕得要命,現在被安和哥的園子訓練到看到馬陸能近拍,或者被毛毛蟲爬也不會逃跑,只是,蟲爬過的皮膚很癢,擦什麼藥都沒效,只能用鹽水沖洗緩和一下,「每次得癢2個禮拜,癢還不能抓!抓了好得慢。」

    而安和哥耐心等待幾年,熬過初期後,收成非常穩定,成果也相當令他驕傲,顏蘭權回味地說:「他的棗子已經不能只用好吃來形容,是非常好吃!果園裡還有其他作物,有次我蹲在地上吃小蕃茄,那味道是以前沒有吃過的味道,太好吃了,吃到大家都找不到我。」

    可惜的是,安和哥3塊農地,一塊地小,無法成規模,長得野的那一塊被徵收給橋頭科學園區用,最後一塊現在成他的實驗農地,想將自己30多年來累積的知識傳授給年輕果農,其他時間就算是半退休了。

    土地被徵收做科學園區 她反覆思考自己要說什麼故事

    《種土》拍了6年,剪輯又花了2年多,前後共8年,對顏蘭權來說,剛開始是甜蜜且充滿希望的,後期發展超過她預期,愈拍愈沉重,該在哪裡停止、該怎麼剪輯都成難題。

    她形容,安和哥與阿仁愛土地的程度叫人匪夷所思,而且他們的信念沒錯,土壤確實養回來了,鳳梨和棗子長得相當好,讓她一度以為自己在拍《幸福進行曲》,盤算要去買林強這首歌的版權搭配,沒想到橋頭科學園區橫出一腳,兩人辛苦多年的農地未來將變成水泥地,尤其阿仁好不容易熬到最後一步卻停在這裡,放棄格外辛苦;待他把好味土送給其他農民、把堆肥場的垃圾清乾淨才放離開,「有人問他幹嘛還要撿垃圾?等水泥灌下來誰也不知道土裡是什麼,但阿仁還是覺得垃圾會傷害土地,到最後還是不想放任不管。」

    遠處白色的廠房即是橋頭科技園區第二期東面,它將跨過國道一號往照片近處農地方向開發。陳玠婷攝


    至於安和哥反而看得開,他堅持不主動賣給建商,決心等到政府展開徵收才同意,是當時附近區域最後一位交出土地的農民。

    顏蘭權說,《種土》製作時程拉得長,成本壓力大,再加上她反覆思考到底想對觀眾說什麼故事?從總長1800小時拍攝巨量影像愈挖愈沒底,2021年開始剪片,一直沒法順利,去年(2023)把高雄的剪輯室搬回她在台北山區的小房子,和助理小夫24小時輪班剪,兩人講定互不干涉才有進展,今年2月廖慶松老師陪著他們剪完。

    她回想那段時間是真的怕,怕自己陷入導演自溺,也怕停下來整部片就沒了,無法對這8年來交代,「假使只是我的作品,那影片是沒有生命力的,我希望觀眾看到有感覺,那才會讓影片活起來。」

    安和哥現在是半退休狀態,後方是他的有機實驗田,希望有機會能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更多人,一起愛護土地。種土團隊提供


    現在《種土》版本的結局,是她想了很久的決定,「大家都希望最後我能勾回來,我嘗試過但真的沒辦法,我想讓大家憋著一口氣走出戲院,這樣土壤議題才會被關注,我想把握這機會。」

    顏蘭權提到,她從《無米樂》學到很多經驗,現在政府照顧農民有進步,也有人關注農業發展,年輕人會主動和她互動,因此她想為《種土》再樂觀一次,「以前拍這2部片時,朋友都曾勸阻說農業議題沒有人要看,現在再回頭看,一切決定都是有意義的,就像20幾年前風調雨順是農民的事,但現在已經是每個人的事了,這次拍《種土》發現台灣還有一些人持續在關注土壤,大家能互相討論呼籲是很好的事!」雖然安和哥與阿仁的故事暫時作結,她希望總有一天,台灣的人民能夠再次聞到土壤的芬芳,為失去生氣的土地再掙一次生機。

    採訪後記:

    耗時8年的《種土》於今年上半年終於落地完成,待7月底,太報有幸邀請蘭權導演親自走訪安和哥如今輔導年輕農民的土地,那天她戴著黑帽、簡潔俐落的黑色上衣與牛仔褲,外表低調沉穩,言詞中充滿懇切真誠,講述拍片歷程相當立體,彷彿土壤、果樹、毛毛蟲與垃圾就在眼前,可見她投注多少心力在片中。

    上週四(9/5),《種土》舉辦媒體試片會,正式宣布紀錄片將在9/20(五)在全台部分戲院上映,不過,當天蘭權導演缺席重要時刻,她透過錄音檔與聲明稿講述她近期身體不適,正與疾病對抗中,期許社會一起關注台灣土壤環境議題,給予眾人最棒的健康與最美好的幸福。在問候導演的私訊中,她也溫暖回覆自己會勇敢且努力面對!相信蘭權導演,也祝福她跨越病痛,早日康復,與大家一起為土地加油努力。


    顏蘭權 小檔案

    年齡:59歲
    學歷:英國謝菲爾德大學電影/電視製作碩士
    現職:紀錄片導演
    經歷:《七日狂想》、《大牛庄人的重建》、《地震紀念冊》、《無米樂》、《牽阮的手》等紀錄片導演
    中山大學 兼任助理教授


    編按:《種土》將於9/20上院線片,可點擊連結了解詳細播映地點。
    陳玠婷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