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1 17:59
中央銀行今(2/21)日公布1月五大銀行新承做購屋貸款金額新台幣645.99億元、月減358.68億元,而房貸利率來到2.238%,創下16年來的新高。官員表示,新增房貸金額減少,主要受到工作天數影響,月變動金額呈現縮小趨勢,出現量縮和漲幅縮小的情況;而利率上揚受三大因素影響,包括銀行增加不動產資產控管、避免銀行不動產放貸滿水位選擇以量制價,以及央行祭出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使得利率往上調整。
2025-02-20 19:06
財政部國庫署今(20)日公布今年1月新青安房貸受理及撥貸情形,受到春節連假因素,加上房市持續受到央行第7波選擇性信用管制而轉趨觀望,以及行庫加強貸前、貸後管理,1月受理申請件數3,393戶、266.47億元,雙創單月新低紀錄。
2025-02-18 19:19
從2024年下半年開始,全台交易量重挫,反映在議價率,房仲業者觀察內部資料,比較六都成交天數與議價率變化,分析去年同期數據,六都之中僅台中市維持平盤,其餘五都議價率出現上揚,專家分析,近期交易量明顯趨冷,房市漸往買方市場傾斜,使得主要熱區皆出現議價率增加趨勢。
2025-02-03 12:43
川普在就職演說中,宣布終止DEI(多元、平等和包容)政策,事後並簽署數項行政命令,要求聯邦政府恢復基於績效的擇優就業機會,停止非法歧視,前行政院長、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冲今天表示,以往美國的DEI政策創造人為的多元、平等、包容,如今卻被指為假平等、非法歧視、偏激與浪費,換言之,矯枉過正的結果,反而激發了人為的不平等,但川普的大力追殺,是否又是另一種矯枉過正呢?
2025-01-22 18:54
中央銀行今(1/22)日公布2024年12月五大銀行新承做購屋貸款金額再度衝上1004.67億元,月增61.15億元,而全年五大銀行新增房貸量更達到1兆1630億元,年增3966億元,雙雙刷新歷史紀錄。官員說明,去年12月五大銀行新承做房貸金額增加,主要受到新曆年底、農曆年初的交屋潮影響,使得房貸金額增加,至於全年房貸餘額增加主要是價量齊揚,推估全年買賣移轉棟數上看35萬棟,創11年以來新高。
2025-01-01 07:00
展望2025年,專家認為,房市將從「飛龍在天」變成「杯弓蛇影」,市場需要時間消化利空,建商或營造商已經申貸土建融,也無法延遲推案,在價格攀高的情況下,恐怕不容易成交,預估整體市場呈現「量縮、價震盪」,尤其注意兩種區域下修的幅度會較為劇烈,不過,新青安房貸將於2026年7月落日,有機會在2025年下半年掀起新一波搶搭潮。
2024-12-13 14:34
購屋好苦,核貸難、利率又高!房仲業者根據金融聯徵中心資料,統計全國及六都房貸壓力再創新高,第3季平均核貸金額1043萬元,平均貸款利率2.23%,均創下15年新高;觀察六都,台北市平均背負房貸達1832萬元,房貸壓力首度衝破1800萬元大關,且雙北和南二都貸款件數明顯量縮。而第3季整體核貸總數6萬908件,相較前一季減少4235件,顯示購屋交易和核貸腳步,已有放緩的趨勢。
2024-12-03 21:19
2024年只剩下不到1個月,在民眾心中,今年房市是熱絡還是冷清呢?可以房仲公會全聯會提供的房地產10大新聞看出端倪,今年919央行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成為年度10大新聞之首,也被稱為「金龍風暴」,讓房市直接急凍,至今仍在長尾效應中。
2024-11-23 17:05
為了防止建商養地,央行先前要求,建商向銀行貸款買地,最長18個月內必須動工興建,不過,根據金管會統計,公股行庫購地貸款部位中,建商逾期未動工合計達新台幣2116億元,當中土地銀行金額最多。土地銀行董事長何英明今(11/23)日說明,截至今年10月底,土銀土建融未動工餘額為913億元,較去年底大減260億元,已針對逾期未動工案件拉高利率,過去加半碼,現在直接加1碼,且每展延一年,收回貸款1成
2024-11-23 07:50
內政部為因應不斷上漲的房價、鼓勵青年自行購屋,於2010年推出「青年成家安心購屋優惠貸款」專案,又稱「青安貸款」,從政策上路迄今已核准超過1.43兆元的貸款,預估有34萬戶受惠;後續更是提出了「新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也就是「新青安」,作為原有政策的提升與修正版本。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