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賴清德主持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第4次委員會議,總統府提供。
總統府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今(5/22)天召開第四次委員會議,根據與會人士轉述,在會議中眾人都熱烈討論如何推動全民運動、促進國人健康。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惠在會後記者會表示,總統賴清德在會中作出三點裁示,其中之一是「運動促進是健康政策的重要基礎」,所以未來將鼓勵地方政府善用民間單位組織,特別是以公私協力方式,打造因地制宜的運動促進措施,讓運動成為國人生活的一部分,達到2030年身體活動人口數增加15%的目標。
賴清德首先表示,運動促進是健康政策的重要基礎,目前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協力之下,國內已經布建許多完善且分級的運動友善環境,包括自行車道、步道、以及運動場館等建設,未來他要請交通部繼續推動自行車道的布建計畫,並且和農業部、國發會,以及地方政府合作,彙整並公開各地步道資訊,建構安全友善的步道路網與步道分級,提升民眾使用意願與便利性。
賴清德表示,他會請衛福部與體育署積極強化跨部會、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合作,在不同場域推動運動促進的宣導、活動推廣及場域維護,並且結合獎勵與補助機制,鼓勵民眾參與各項運動。
賴清德說,中央要鼓勵地方政府善用民間單位組織,特別是以公私協力方式,打造因地制宜的運動促進措施,讓運動成為國人生活的一部分,逐步達到在2030年,較2021年,身體活動人口數增加15%。
賴清德也認為,健康知識的傳遞與實踐必須在教育體系中落實,所以要請教育部繼續加強健康促進課程內容,以及教學策劃,確保各個學習階段落實健康教育,以正確的健康觀念與生活習慣,提升學生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心理韌性,以及自我健康管理能力。
賴清德表示,健康的培養不應僅限於課堂,還要延伸至整個社會,政府必須建立起從學校到家庭、再到社區的支持系統,健康促進是要從個人、家庭、學校、企業、健康城市、健康社會、健康國家,這樣的目標,每一個環節都必須要注意到。他要求教育部、衛福部及體育署等相關部會加強跨領域協作,確保學校課程能夠與社會資源接軌,並且結合社區、職場及醫療機構的健康推動措施,讓健康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生活中的實踐,達到健康台灣的目標。
針對前兩次會議的列管事項,賴清德說,目前已經有執行進度與規劃,展現出行政團隊的行動力與責任感,請相關部會繼續協調推動,並請行政院追蹤管考,若有具體成果應向社會大眾報告,讓國人了解政策成效,也增進對健康促進工作的信心及支持。
最後,賴清德表示,健康不只是國民安居樂業的基礎,也是國家永續發展的根本,更牽動每一個人的生活品質與尊嚴,他始終相信,預防勝於治療,要真正守護國人的健康,就要從生活做起、從細節著手。他說,打造「健康台灣」,並非一蹴可幾,政府要繼續加強跨部門協作,推動各項措施,建立一個更全面的支持體系,確保健康觀念在社會扎根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