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合光能在中國的工廠。資料照片
美中之間的對抗越演越烈,太陽能產品也是如此,美國商務部去年開始對馬來西亞、柬埔寨、泰國、越南等四國的出口到美國的太陽能產品,展開調查,「美國太陽能製造貿易聯盟委員會」在去年提出申訴,指控大型的中國太陽能板製造商,在上述國家的工廠,獲得不公平補貼的太陽能板傾銷美國,讓美國本土業者無法競爭。最新消息是,美國商務部調查後,周一(4/21)公布這四國的太陽能產品關稅,最高恐面臨3500%關稅。
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美國商務部周一公布的關稅因公司和國家而異,但總體上高於去年底宣布的初步關稅。其中,馬來西亞晶科能源產品的傾銷和反補貼稅總額最低,為41.56%;天合光能泰國廠生產的產品面臨375.19%的關稅。另外,由於柬埔寨生產商選擇不配合美國的調查,來自柬埔寨的產品將面臨超過3500%的關稅。
美國商務部公告中,在越南境內未單獨指名的公司面臨最高稅率為395.9%,泰國為375.2%。馬來西亞全國適用稅率至少34.4%。
根據報導,這項關稅政策,是美國政府進行長達一年貿易調查後所得出的結果。最終徵收與否,將依照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一個月內的投票結果。如果國際貿易委員會表決通過,認定這些傾銷且受到補貼的進口產品實質損害了美國的太陽能產品,周一公告的這些新關稅,將會是在川普要實施的全面關稅基礎之上,疊加徵收。
另外,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的數據,美國去年從這四個東南亞國家進口了129億美元的太陽能設備,占此類進口總額的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