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孫發燒、阿公「餵自己的藥」害住院!醫籲抗生素勿亂用:童非縮小版大人

    2025-07-23 11:53 / 作者 游騰傑
    食藥署今(23)日開記者會提醒,使用抗生素四不一要,包含不主動要求抗生素、不隨便自己買抗生素吃、不吃他人的抗生素、不隨便停藥。游騰傑攝
    兒童亂服成人抗生素,可能引發嚴重副作用!恐會造成噁心嘔吐、全身皮膚疹,甚至需要住院治療,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提醒,兒童並非「縮小版大人」,體內各系統尚未發育成熟,對於藥物吸收代謝與成人不同,部分藥品在兒童身上可能導致呼吸抑制、腸阻塞、抽搐、心律不整等嚴重不良反應。

    當孩子出現感冒發燒症狀時,許多家長因擔心病情惡化,有時會主動要求醫師開立抗生素,食藥署今(23)日開記者會宣導兒童使用抗生素的用藥安全,強調不是每個症狀都適合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是專門對抗細菌的藥物,對病毒是無效,並提醒使用抗生素四不一要,包含不主動要求抗生素、不隨便自己買抗生素吃、不吃他人的抗生素、不隨便停藥。

    吳昌騰強調,成人與兒童使用的抗生素在劑型與劑量上大有不同。成人多使用膠囊或錠劑,劑量固定;兒童則以液體劑型為主,劑量需依體重與體表面積精準調整,且由於兒童不會乖乖服藥,家長需花心思確保小孩能順利服藥,這也影響了用藥順從性,提醒若服用抗生素之時,兒童將抗生素吐出來,需要補喂,確保療程完整的,舉例來說,針對A型鏈球菌感染的抗生素療程需持續十天,若任意停藥或減少劑量,可能產生抗藥性。

    吳昌騰曾遇過孩童誤服成人抗生素,導致全身出疹、嘔吐不止,最後必須住院治療。一名男童因感染EB病毒引發發燒,平時由祖父母照顧,祖父回想自己曾因發燒在診所拿過一包藥,服用後有效,便擅自將剩下的藥物拿來餵給孫子,並表示「有減量就好」。沒想到該藥內含成人劑量的抗生素安莫西林(Amoxicillin),每顆高達500毫克。

    吳昌騰指出,該名男童服藥後不久,出現噁心、嘔吐,全身紅疹明顯擴散,食慾下降、活動力變差,呈現典型藥物不良反應,最後必須住院治療。經檢查後確認,男童是因誤服過量成人抗生素導致全身冒出紅疹,所幸在治療後順利康復。他強調,成人藥物不可擅自給予兒童服用,可能導致嚴重副作用甚至住院風險。

    食藥署提醒,使用抗生素四不一要,包含不主動要求抗生素、不隨便自己買抗生素吃、不吃他人的抗生素、不隨便停藥,也進一步說明,因為感冒多為病毒感染,不一定需要抗生素,在臨床上,兒童出現咳嗽、流鼻水、喉嚨痛等症狀,通常是由病毒所引起,並非細菌感染,此時使用抗生素,不但對改善孩子病症無幫助,反而可能發生皮疹、腸胃不適等不良反應的風險,甚至影響腸道菌叢平衡。

    食藥署表示,使用藥品前應諮詢醫師及藥師等醫療專業人員,抗生素的使用須經由醫療專業人員,依病人狀況合併考量感染的控制、抗藥性、藥品不良反應或交互作用的發生,進行審慎的評估。

    食藥署強調,因每個人的體質、病況、生理狀況等都不盡相同,提醒無論使用任何藥品,都須經過醫師或藥師等醫療專業人員評估個別狀況後使用;此外,若因吃別人的藥品而發生嚴重藥品不良反應,因藥品非正當合法使用,將無法申請藥害救濟。

    食藥署提醒,要完成療程切勿自行停藥,以避免造成抗藥性,無論是誤用抗生素、劑量不夠或是療程太短,殺不完的細菌將發展出抵禦藥品攻擊的能力,也就是所謂的「抗藥性」將面臨無藥可用的窘境,要遵守醫囑使用抗生素,應確認使用原因、使用劑量、頻次與療程天數。

    食藥署表示,目前開立給兒童的抗生素藥水常見成分如安莫西林(Amoxicillin)、頭孢菌素類(如:Cephalexin)、阿奇黴素(Azithromycin)、克拉黴素(Clarithromycin)與磺胺噁唑(Sulfamethoxazole)等,常用於治療呼吸道、泌尿道或皮膚等感染症。

    據食藥署統計五年之內,國內通報的抗生素不良反應事件有2354件,僅占所有藥品的3.6%;其中發生在12歲以下兒童的有154件,症狀以皮膚最多(占69.9%)、腸胃道次之(13.1%)、呼吸道第三(3.4%) ,而肇事最多就是安莫西林(占55%)。

    食藥署指出,使用期間應留意孩子服藥後是否出現皮疹、腹瀉或其他異常反應,抗生素常見相關副作用包括可能會導致皮疹、腹瀉、噁心嘔吐等。因兒童的器官尚未發育成熟,對於藥品的反應與成人不盡相同,無論使用何種藥品,更應由醫療人員審慎評估,避免潛在長期風險。使用抗生素後如有異狀,應立即就醫。
    游騰傑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