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院今天公布國民法官制度認知調查報告,根據民調結果,有81.7%的受訪民眾知道國民法官制度,83.0%的受訪民眾認同國民法官制度可以讓司法更好。此外,有超過6成的民眾願意當國民法官,可配合審判的天數則以「3天」佔最多。
司法院發言人張永宏表示,相較於2年前(2020年12月)的民調結果,這次有81.7%的受訪民眾知道國民法官制度,認知度上升25.7%,進步幅度達45.8%;另有83.0%的受訪民眾認同國民法官制度「可以讓司法更好」,認同度上升19%,進步幅度也達29.7%。
根據民調,有61.5%的民眾願意當國民法官,願意當國民法官的前3大理由,分別是①提供審判不同角度的多元觀點(86.2%),②讓司法更透明(84.7%),③讓社會上的不同意見可以互相交流理解(83.2%)。另外,民眾可以配合參與審判的天數,以3天內最多(34.1%),若以4到5天的審判天數來觀察,加計結果有45.9%的民眾表示可以配合。
司法院規劃的國民法官第二輪次實務模擬法庭活動,自2021年10月1日至2022年12月15日止,於全國22所地方法院辦理56場次完畢。第二輪司法院鼓勵各法院設定主題進行個別程序演練,彙整統計民眾參與模擬法庭實際經驗、感想與評價,調查對象包含到場參與民眾人數共1438人,其中獲選任為國民法官、備位國民法官共418人,到場參與選任而未獲選任的民眾則有1020人。
刑事廳廳長李釱任表示,從調查結果可見,讓民眾深入參與後,對提高司法信賴有正面效益,如:全程參與的國民法官、備位國民法官在實際體驗後,表達強烈參與意願者提高至7成5以上,顯示參與民眾對制度的肯定與支持。而民眾越了解制度,對於司法審判也有更高的信賴,如:參與該制度前,民眾表達對司法審判「非常信賴」的比例僅21.76%,全程參與審判後的國民法官、備位國民法官,對司法審判「非常信賴」則提升至58.56%。
李釱任進一步說明,調查結果也顯示,全程參與民眾認為最需要政府提供的協助有「審判前法官對法律原則與法律解釋的說明」、「事先寄送制度簡介說明資料」及「審判中法官對案情與爭點的說明」等,可見國民對參與擔任審判職務有高度使命感,最為關心能否善盡國民法官的職責。
本次民調是於2022年11月1日至11月21日實施,由循證民調有限公司執行,使用「電腦輔助市場行銷調查系統(CAMI)」進行電話(市話+手機)訪問,有效樣本為1068份,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3個百分點。